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488&run=13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 1937年冬,中共党员袁超联络孙培生、袁
世清等人在袁家屯村召开了组建抗日武装会议,传达了中共胶东特委和山东人民抗日
救国军第三军总部的指示,讨论起义的领导、武器来源和联络方法等问题,确定袁超
担任起义总指挥。 1938年2月,袁超等人于袁家屯村袁氏祠堂内,邀请有枪户开会,
晓以抗日大义,动员他们献出枪支,支援抗日。当即收集长短枪十余支,组建起十七
八人的队伍。接着,边扩建部队边收集枪支,先后在袁家屯、下普东、葛埠、楼子疃、
唐家屯、洪沟等村收集到260多支枪,部队扩大到300多人。是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
和三军总部正式颁布该部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任命袁超
为大队长兼政委、孙法章为副大队长,此后,队伍扩编为5个中队。4月下旬,七大队
奉命东调去牟平与三军总部会合,当部队宿营大河头村(今属牛齐埠乡)时,遭到国
民党韩炳宸部和莱阳乡校葛子明部的联合袭击,部队被缴械驱散。后,袁超等人又集
结起六七十人,于12月开赴黄县,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
抗日独立中队 1938年(民国27年)3月4日,与组织失掉联系的中共党员李兆岐
在李家西城(今属即墨镇)王家茔(坟地)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即墨县抗日独立中队。
当晚,把部队拉到大庙山(今三里庄乡)。次日,开进崂山脚下。月余,队伍发展到
四五百人。不久,编为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纵队第四支队,但仍保持部
队的独立性。 6月,该部乘日军换防之机,曾一度收复即墨城。此后,部队迅速扩大
到千人以上。 8月,该部在平度被改编为国民党鲁东行署特务团。12月,李兆岐率该
团900多人,冲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重重包围,开赴黄县解放区。1939年2月,该部改
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
即墨、 即东县大队 1942年3月16日,胶(县)即(墨)大队在朱家庄成立,队
员100多人, 大队长于宝光,受胶东军区第四军分区(南海军分区)和中共即墨县委
双重领导, 4月,胶即大队改编为南海独立二营辖2个连,200多人,营长于宝光、政
委王海亭。 是年又改编为即墨县大队,兵员110多人。大队长先后由崔景岚(兼)、
李成玉(兼)担任,政委吴善堂。1943年9月,将原即墨县青烟公路以东划为即东县,
随之组建崂山武工队, 兵员100多名,田世兴任队长。11月,崂山武工队改为即东县
大队, 进入即东县活动。1944年4月,即东县合并于即墨县,两县县大队合编为即墨
县独立营,分两个连,100多人。营长先后由田世兴、李成玉(兼)担任,政委崔涛。
1945年2月,又改为即墨县大队,辖两个连,约200人,大队长李成玉(兼)、政委李
奎生(兼)。7月,重建即东县大队,全队400多人,大队长刘东岱(兼)、政委宫明
山(兼) 。1946年1月,县大队改编为即东县独立营,辖两个连,200多人。8月,县
独立营改编为即东县指挥部,辖两个营,一个大队(岛里大队),人员扩大到1200多
人,刘东岱(兼)、贾帮元先后任指挥部指挥,宫明山(兼)、张超(兼)先后任政
委。同时,即墨县大队也改编为县指挥部,辖3个营,1200多人,指挥部指挥刘香之、
政委李奎生(兼) 。 1949年1月, 即墨县指挥部改编为即墨县独立团,政委周凤鸣
(兼)。即东县指挥部改编为即东县独立团,政委先后由张超(兼)、赛风(兼)担
任。 1949年4月,即墨县独立团、即东县独立团均升级编入华东警备第4旅。1949年4
月,即墨、即东两县重新建立县指挥部。即墨县指挥部由程绍美任指挥,周凤鸣任政
委(兼) ;即东县指挥部由赵锡岗、戴文峨任副指挥,赛风任政委。1950年4月,根
据山东省军区指示,即墨、即东两县指挥部撤销。
1966年8月, 将原即墨边防大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即墨县大队,辖黄
龙庄、外疃、山东头山南头、南黄埠5个哨所和一个直属中队。1968年7月,撤销县大
队,原县大队直属中队改为即墨县中队,属县人民武装部。1975年12月,县中队移交
县公安局。
即墨、即东县区中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即墨、即东两县相继成立了区武
装工作队或区中队。即墨县的区中队创建于1942年,即东县的区中队创建于1945年。
这些人民地方武装的建立,为巩固政权,保卫胜利果实,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