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457&run=13

即墨县少年俱乐团 1934年8月, 中共党员徐达三、魏思文、黄秀芝在袁家屯村
(今属普东乡) 办起一所学校,吸收了20余名青少年入学。9月,黄秀芝以组织学生
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为名,成立了“少年俱乐团”,也称少年先锋队。不久,普东、
抬头、草场等村的青少年也纷纷参加,团员发展到近百人。为便于训练,按军事编制
建立了总团、分团、分队、小队,由中共袁家屯支部书记袁超任总团长,总团部设于
袁家屯。“少年俱乐团”制做了臂章,自编了团歌,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臂章是在白
布上绘一齿轮,齿轮中央镶以红五角星,五角星中央写一“勇”字,五角写“少年俱
乐团”字样。团歌歌词是:“少年兄弟,少年兄弟,大联合!大联合!我们都是穷人,
齐奋斗!齐奋斗!”。少年俱乐团团员除学习文化,学习革命道理外,还规定总团每
十天集合一次,分团每五天集合一次,以木棍当枪进行军事训练。少年俱乐团团员经
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 大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军事素养。1938年2月,中
共党员袁超、袁世清等以少年俱乐团团员为骨干举行了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
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少年俱乐团活动停止。
儿童团 1943年即墨县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儿童团组织,吸收10—16
岁的少年儿童参加,村设正、副团长,区、县儿童团长一般由青救会长兼任。儿童团
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为军队和政府干部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等。1949年儿童团活动停止。
少年先锋队 1949年10月,即墨、即东两县均于各小学开始建立少年儿童队,吸
收9—15岁的少年儿童参加, 以校为单位设大队,班为中队,下设小队,大、中队分
别成立委员会, 大、中、小队均设正、副队长。各大、中队设辅导员1人,由教师兼
任。 1953年8月,“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64年各公社设专职
少年先锋队辅导员1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停止活动,在青少年中组
织红卫兵、红小兵。1978年,在全县初中和小学中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少先队
的主要任务是向队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号召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1937年7月,在青岛市立中学加入民先的学
生马金铭回到家乡即墨县泉上村(今属灵山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仍接受原学校
民先负责人徐秉钺的领导。 8月,马金铭先后在灵山、泉上、三泉庄等村秘密发展了
10余名民先队员, 成立了即墨县第九区民先小组。1937年9月,花园村(今属牛齐埠
乡)小学教员吴善堂加入了民先。他以教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先后在吴家
岭、大河头、窎庄、泊东(以上村今属牛齐埠乡)、神山埠、埠南(以上村今属大官
庄乡)、三都河、埠西、王家寄马埠、郝家寄马埠、吕家寄马埠(以上村今属莱西县)
等村发展民先队员40余人, 成立了莱阳六区民先队,吴善堂任主任。1938年9月,由
天津工学院回乡的学生、民先队员刘子扬会同马金铭与胶东民先总部取得联系后,进
一步扩大民先组织,先后在小店、长直、官路埠、三官庙、后疃、松树庄、姜戈庄、
辛庄、皋埠等10余个村,发展民先队员50余人。根据胶东民先总部的指示,在泉上村
成立了即墨县民先大队部,刘子扬任大队长,马金铭任政委。民先队员在抗日战争初
期积极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救亡活动,同时为中国共产党即墨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民先队员周浩然在家乡瓦戈庄一带发动群众,收集民间枪支,先后成立了瓦戈
庄镇国术练习所、 抗日义勇军等抗日组织。民先队员吴善堂于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后, 在吴家岭先后于民先队员中发展了8名党员,成立了中共吴家岭支部。马金
铭在泉上村从民先队员中发展了10余名共产党员, 成立了中共泉上村支部。1939年7
月中共即墨县委成立后,民先的活动渐次停止。
即墨县青年抗日救国会 1938年7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马金铭、刘子扬,
根据胶东青联的指示,于泉上村(今属灵山镇)成立即墨县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
救会) , 会长刘子扬,副会长马金铭,接受胶东青联的领导,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39年7月, 中共即墨县委成立,下设青救会,历任县青救会长于宝光、李国超、修
丛龙、江涛、于梦欣、鞠济民。1942年7月成立即墨县西八区青救会。1945年8月,相
继于移风区、刘家庄区、瓦前区、灵西区、长直区、七级区、丰台区、马山区、信村
区建立区青救会, 分别隶属于中共各区区委。 1945年3月, 中共即墨县委于官庄村
(今属移风店乡)进行减租减息试点,成立了村青救会。并在周围40余个村庄中相继
建立了村青救会。 1945年8月,建立即东县青年救国会,隶属中共即东县委,历任会
长王德庆、宋天林、李全寿。嗣后,相继在15个区建立了区青救会。
各级青救会团结组织广大青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宣传抗日救国、反奸
防特、实行“减租减息”、动员青年参军、支前等工作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3月, 即墨、即东两县开始筹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
年团地方组织,10月,两县分别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鞠济民任团
即墨县工委书记,李全寿任团即东县工委书记。与此同时,即墨县分别成立18个团区
(镇) 委,即东县分别成立13个团区委。1951年1月,两县团工委分别改为中国新民
主主义青年团即墨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东县委员会。两县
团委均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少年儿童工作部,各部设部长
1人。 1955年,两县分别于农村、机关、学校、工厂建立团支部,即墨县建立团支部
744个, 共有团员10462人;即东县建团支部831个,有团员11151人。1956年3月,即
墨、即东两县合并,成立团即墨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下设组织部、宣传部、
少年儿童工作部、 军事体育部及办公室。各部设部长1人,团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共15
人。1956年底,全县设团委会66个,团总支168个,团支部1342个,共有团员25557人。
广大团员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互助合作运动、开展文化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先锋
作用。
1957年6月, 根据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中国新民主主义
青年团即墨县委员会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即墨县委员会,各基层团组织亦相应改
变名称。 1965年全县有基层团委28个,团总支32个,团支部1332个,团员23284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中学学生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共青团组织停止活
动。 1971年1月,召开即墨县第七届团代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即墨县委,各级团组
织相继恢复正常活动。1972年全县有基层团委32个,团总支30个,团支部1448个,团
员38566人。1987年全县基层团委55个,团总支58个,团支部1714个,团员42382人。
全县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团员积极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在工农业生
产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同时,于青年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和“五讲四美三热
爱”活动,努力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全县相
继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84年至1987年在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
小建设、小设计的“五小”智慧杯竞赛中,全县青年有27项发明获市级奖励。乔家屯
公社于家庄大队团支部书记于仕高、 即墨镇小韩村残疾青年邹惠凤分别于1982年和
1985年被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段泊岚公社宅科大队团支部、白庙公社姜
家白庙团支部被山东省林业厅授予“植树造林突击队” 称号。1984年7月,七级公社
八里庄团支部被团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团员李保京、阎全先、崔菊英被团
山东省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 。 同时, 全县有3个团支部被团青岛市委命名为
“新长征突击队”,12名团员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5年,在“创先进团委、
先进团支部”活动中,移风店乡团委、县文化局团支部、普东乡杨家庄团支部、南泉
镇南泉村团支部、移风店乡三湾庄团支部、蓝村镇郭家庄团支部、段泊岚乡段泊岚一
村团支部分别被团省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有12个基层团委和团支部被团青岛市
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有16名团员被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在拥军优属活
动中,团县委被青岛市政府授予“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在开展“振兴青
岛建功杯”活动中,团县委被团青岛市委授予“先进团委”称号,同时,有29个团支
部被团青岛市委命名为“先进集体” ,298名团员被命名为先进个人。团县委获团省
委颁发的“青年之家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县有34个“青年之家”被团省委授予“红
旗青年之家”和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团县委被团青岛市委授予“红旗市直团委”
称号,团山东省委授予“普法先进团委”称号。
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即墨县历届团员代表大会青年团即墨县第一届代表大会
1951年1月10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大会选举产生团县委委员11人,鞠济民任书记。
青年团即墨县第二届代表大会 1952年5月在即墨县城召开, 选举产生团县委领
导成员,书记唐云霓。
青年团即墨县第三届代表大会 1954年11月于县城召开,选举产生团县委委员20
人,孙多礼任书记。
青年团即墨县第四届代表大会 1956年8月于县城召开, 大会选举产生了团县委
委员21人,其中常委7人,孙多礼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五届代表大会 1960年5月于县城召开, 选举产生团县委委员29
人,其中常委7人,张军光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六届代表大会 1963年4月于县城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团县委委
员21人,孙安本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七届代表大会 1971年1月于县城召开, 选举产生团县委委员36
人,其中常委9人,王知斗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八届代表大会 1975年3月于县城召开, 选举产生团县委委员49
人,其中常委9人,李雪华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九届代表大会 1982年5月于县城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团县委委
员39人,其中常委9人,卢悦世任书记。
共青团即墨县第十届代表大会 1984年12月于县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团县委委
员35人,其中常委9人,巩志香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