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322&run=13

集市设置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以来,即墨县内设城集4个:南关、西关、东
关为小集, 南河滩为大集。 设乡集39个:长直、刘家庄、南村(今平度市)、栾村
(现名蓝村)、刁村(现名信村)、棘洪滩(现属崂山县)、流亭(现属崂山县)、
李村(现属崂山县)、王村、客旅店(现名店集)、瓦戈庄、灵山、城阳(现属崂山
县)、段铺岚(现名段泊岚)、林哥庄、程哥庄、华阴(现属崂山县)、段村、普东、
七级、王圈、社生、方哥庄、王疃、塔子夼、洼里、毛家岭、牛齐埠、张哥庄、卫里
(现名鳌山卫)、石泉头、皋埠、移风店、王哥庄(现属崂山县)、王林庄、歇福寺
(现属崂山县)、范哥庄、三官庙、金家口等,均为大集。以上各集集期5日一次。
1938至1945年,设集市64个,但战事频仍,人心不宁,集市时开时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除恢复原有集市外,又增设集市15个,全县
共有集市79个:即墨城、林戈庄、窝洛子、葛村、段村、石泉头、笏笠头、石门、蒲
渠、大屯、鳌山卫、温泉、皋虞、社生、丁戈庄、洼里、崔戈庄、王村、卧龙、丰城、
大丈、福台岭、店集、金口、周疃、官庄、胡家庄、洼里(属大官庄乡现称东洼里)、
王圈、牛齐埠、皋埠、灵山、旺疃、瓦戈庄、章嘉埠、刘家庄、泉庄、大吕戈庄、移
风、官庄、上泊、傅家、马龙疃、毛家岭、段泊岚、程戈庄、太祉庄、河流庄、长直、
张戈庄、三官庙、周戈庄、方戈庄、范戈庄、普东、抬头、七级、张院、青中埠、湍
湾、西七级、白塔、蓝村、南泉、王演庄、挪城、大信村、司家疃、楼子疃、山东、
城阳、 仲村、南万、棘洪滩、中华埠、马戈庄、肖家、河套、王林庄(后9个现属崂
山县)。
1957年,关闭18个集市:石门、温泉、洼里、崔戈庄、大丈、福台岭、胡家庄、
东洼里、旺疃、章嘉埠、泉庄、大吕戈庄、马龙疃、河流庄、范戈庄、西七级、白塔、
王演庄。同时增设留村集。1958年,农村取消自留地,停办家庭副业,国营商业部门
搞大购大销,全县集市一度全部关闭。1959年又开放集市贸易。“文化大革命”期间,
集市被视为“小生产自发势力泛滥场所”,设置多种关卡,致使集市交易规模缩小,
上市人数和商品减少。1975年,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全面打击投机倒把活
动”,全县只设32个集市,并将逢集时间一律定为“逢二排七”,同天赶集。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传统集市和集日。1987年,全县集市增加到83处。
集市交易清末至民国期间,集市以自由交易为主。交易的商品主要有粮食、海产
品、手工制品、木材、禽蛋、蔬菜、水果等,依地理位置、交通、物产集散等不同情
况形成不同的市场特点。沿海集市,如鳌山卫、王村、丰城、金口以海产品为名;山
区集市,如皋虞、窝洛子、温泉等以柴草、野味见长;灵山、普东、官庄、移风店、
刘家庄等平原地区的集市以蔬菜、禽、畜、粮食为主;即墨城、蓝村等交通要道集市,
物资丰富,以手工业制品、工业产品为多。民国中后期,洋货充斥市场,各类“经纪”
与商霸勾结,欺行霸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一般的集市设有粮食市、牲畜市、海产品市、木料市、
竹席条货市、禽蛋市、蔬菜市等,自由议价进行交易。1950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
为1660万元,1953年达1710万元。农业合作化以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细粮、粗粮、
生米、生油、豆油、棉花、棉纱、棉布等几种主要物资加强管理,粮油市场和棉纱、
棉布市场缩小。 1956年,全县集市成交额1810万元,1958年达到11010万元。1959至
1961年,农副产品歉收,一些工业品供不应求,集市物价昂贵。1960年,全县集市成
交额为800万元, 1961年为1100万元。 “文化大革命” 期间,集市交易受到限制,
1968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1210万元。
1978年以来,集市贸易日趋繁荣,工商部门亦加强了集市建设。1979至1987年,
设顶棚市场5个,面积25937平方米;室内市场一个,面积5427平方米。1979年,上市
商品品种400多个,成交额2100万元;1987年,上市商品品种达800多个,成交额达到
21401万元。
全县集市贸易市场以即墨城最大,是农副产品、工业品、手工制品的综合市场,
集日上市人数8万多,上市摊位13000多个,1987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达到6073万元。其
他较大的集市有蓝村、刘家庄、店集、灵山、移风店、瓦戈庄、鳌山卫,集日上市人
数都在万人以上,其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加工业都在向配套发展,贸易额逐年
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