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290&run=13

客运 30年代以前,即墨县民间的客运主要依靠畜力拉的轿车和直接骑用马、驴、
骡。清末民初有专营出租毛驴赶脚运客的行业,即墨城外南河大桥头就是集中点。随
着机动车辆的增多,这种行业逐渐消失。1914年,城阳至即墨即有客车通行。1924年,
有即墨城通青岛的往返客车。 1926年, 除有行驶赵村和青岛的客车外,蓝(村)莱
(阳)线、蓝(村)沙(河)线经即墨之路段亦有客车营运。抗日战争开始后,客车
停止营运,1949年当地解放后陆续恢复。1949年秋,通过县内的客车营运路线有:青
金(口)线、青店(集)线、青皋(虞)线、青莱(阳)线、青招(远)线等。1951
年春,增加蓝平(度)线、蓝古(岘)线、青沙(河)线、青掖(县)和青夏(村)
线。 1979年, 国营汽车运输公司年客运量788766人,客运周转量21783999人公里。
1982年, 年客运量1405836人, 客运周转量37812661人公里。 1987年, 年客运量
2658023人,客运周转量95437321人公里。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需要,1980年以来,
出现了个体户客车从事客运业。
货运 在机动车辆出现之前,货运主要依靠畜力拉的大小车辆和畜力驮子。山岭
地带有的农民至今还用畜力驮的架子或驮篓进行运输。1925年春,始有货车营运于青
(岛)即线,后陆续增加即金(口)线、即黄(县)线、即沙(河)线的货车营运。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即墨城后,因战事频繁,公路运输受阻,货车营运几乎停顿。
1950年后,公路逐步修复,货运量逐年提高。1970年以后,工厂、企业、机关、学校、
农村陆续购置汽车从事自供自运和营业性运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管理部门在组织县属、驻即市属
公路汽车运输部门运输的同时,大力组织社会运输。1987年,全县共有载货汽车1839
辆,其中公路运输部门拥有73辆,社会上拥有1766辆;年货运周转量6674万吨公里,
其中运输部门完成1508万吨公里,社会运输完成5166万吨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