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219&run=13

即墨县机械工业是在私营铁匠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全县有铁匠
炉200余家,其中多分布于蓝村、王村、店集、三里庄、塔院头等地,主要产品为锨、
锄、 镢、镰等小农具。1949年8月,大华铁工厂成立,这是第一家县属机械企业,主
要任务是为部队修械。1952至1966年,又有即东县农具厂、即墨县农具厂先后建立,
主要产品为中小农具。1970年后,县铸锻厂、锚链厂、粉末冶金厂、石化阀门厂、电
石厂、无线电元件厂、机电制修厂、汽车零件厂、汽车大修厂及青岛锚链厂陆续建立,
主要产品由单一的中小农具发展到拥有粉碎机、压榨机、三轮车、阀体、阀门、柴油
机连杆、卸口、花兰、管子搅拌、纺织机、焊炬、割炬等10余种;其中粉碎机、卸扣、
花兰、焊割炬、阀门、电动机等产品相继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全县机械工业企业
有13个,实现产值7848.2万元,占县属工业总产值的20.8%,成为即墨县属工业的
主体。 其中包括电气机械企业1个,产值560万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3个,产值
750万元。这些工厂是:
青岛大华机器厂1949年8月, 南海武装部修械所与南海军分区修械所合并成立大
华铁工厂, 主要任务为部队修械,当年产值2.2万元。1954年2月,更名为山东即墨
铁工厂, 主要生产小农具,1957年转产水暖器材。1958年8月,更名为即墨机械制造
厂,10月又更名为即墨第一机械厂。1960年,产品种类有阀门、插秧机、水泵、球磨
机等,还试制成功并小批生产了375马力蒸汽机、真空泵、混流泵等新产品。1961年6
月, 更名为即墨机械厂,这年实现产值84.3万元。1962年,即墨农业机械制造厂、
即墨车辆配件厂并入后改称即墨农业机械厂。1963年,研制成功了粉碎机。1970年,
试制投产了290柴油机。 1974年,试制成功了13台大型四轮驱动拖拉机。1977年,生
产泰山—100拖拉机。工人由1962年的140人增至947人,产值947万元。1980年,粉碎
机为主要产品。 1982年, 上了年产30万套自行车零件生产线。1985年,生产粉碎机
12000台、 自行车叉架24万套,完成产值1100万元,利润79万元,同时,试制成功了
三轮车、 压榨机、9SB饼类粉碎机。1987年,产值1403.2万元,利润149万元,上缴
税金48万元,有职工1295人。
即墨县铸锻厂1978年1月1日成立,为地方国营性质,设于集体所有制的即墨县阀
门厂内, 由阀门厂兼管,独立经营核算。1984年3月,归于即墨县工具厂内,由原来
的铸阀体改为铸钢件。 1987年,铸钢法兰3711片,实现产值7万元,收支相抵,全员
劳动生产率为70000元/人。
青岛第一农业机械厂1984年12月定名, 原为1952年6月建立的即东县农具厂。建
厂初期, 主要生产铁锅、犁、铲头、镐头、铁锨等。1955年实现产值14.8万元,利
润1.3万元。1958年后,先后新上了管子绞拌、铁三角、机引犁配件、粉碎机配件、
柴油机连杆、JM—20拖拉机、195机体毛坯等新产品。1985年,实现产值567万元,利
润57万元, 上缴税金17万元。1987年,主要产195系列柴油机连杆10万支、195机体3
.6万个,实现产值720万元,利润40.07万元,拥有职工746人。
青岛索具公司原为即墨县锚链厂,1972年12月建成索具公司。产品销往美国、西
德、香港等地,是山东省索具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被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山东
省分公司确定为索具、卸扣生产基地。1973年,生产卸扣15.5万件、花兰6.6万件,
实现产值14万元。1982年5月,更名为即墨县索具总厂,这年生产卸扣754万件、花兰
18万件,实现产值514.9万元。1986年,生产卸扣1630万件、花兰17万件,实现产值
1028万元,利润111万元。1987年,完成产值1455万元,实现利润110万元,上缴税金
31万元,拥有职工160人。
青岛即墨阀门厂1973年定名, 原为即墨县粉末冶金厂。1966年5月建厂,主要产
品为管子搅拌、 阀门。 1969年, 所产阀门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产值123.14万元。
1987年,生产阀门2457吨,实现产值821万元,利润1.71万元,有职工779人。
青岛石化阀门厂1985年定名, 原为1966年5月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的
即墨县店集农具厂,主要生产小农具。1970年8月改称即墨县第二农具厂。1970年后,
该厂不断变换产品品种,先后生产了小麦脱粒机、玉米脱粒机、45A粉碎机配件、290
拖拉机配件及阀门等,但终因管理不善、经营亏损而处于破产边缘。1981年,并入县
阀门厂, 仍实行独立核算。1985年,扭亏为盈,走出低谷,年产阀门790吨,实现产
值131万元, 利润10万元,缴纳税金8.5万元。1987年,生产阀门1262吨,完成产值
282万元,利润1.8万元,有工人273人。
即墨县纺织机械厂原为1966年5月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的即墨县农具
厂,1971年4月扩建成轻工机械厂,1978年10月改为纺织机械厂。该厂有机器设备455
台, 主要生产棉麻纺织机械。1985年生产98台,实现产值619.7万元,利润57.4万
元。1987年产值增到1008万元,实现利润127万元,上缴税金74万元,有职工594人。
即墨县纺织配件厂原为1970年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成立的即墨县电石厂,
1978年10月更名为即墨县纺织配件厂,为国家纺织部和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生产梳棉
机配件的定点企业。1986年,该厂生产的海滨牌A185型梳棉机罩板获山东省优质产品
金杯奖。1987年,生产纺织配件849.89吨,实现产值431万元,完成利润22万元,上
缴税金26万元,有职工350人。
青岛焊割工具厂原为1971年4月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建立的即墨县无线电
元件厂,1975年9月改为五金制品厂,1984年3月定名为青岛焊割工具厂。该厂主要生
产焊炬、割炬,是国内射吸式焊割炬的主要生产厂家,其产品多次获机械工业部优质
产品称号和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7年,生产焊、割炬184139套,实现产值431万
元,实现利润32万元,上缴利税18万元,有职工334人。
青岛振华电机厂初为1972年2月建成的即墨县机电制修厂, 1978年10月改为轻工
电机厂, 1983年3月更名为青岛振华电机厂。拥有生产设备67台,生产品种主要是交
流电动机。1981年,在徐州、莒南、潍坊、兖州等地建立了32个销售点。1987年,拥
有固定资产359万元,生产电动机10.7万千瓦,完成产值560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
有职工431人。
即墨县汽车配件厂原为1966年10月成立的即墨县汽车修配厂,1979年改为即墨县
汽车零件厂, 1984年定厂名为即墨县汽车配件厂。1985年,厂内有工人128名,完成
产值60.5万元。1987年,拥有职工125名,完成产值100万元,收支相抵,上缴税金5
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74元/人。
即墨县汽车大修厂1976年10月建立,主要业务为维修汽车、摩托车,并附设了配
件商店、饭店、小旅馆等第三产业。1987年,购置了8辆汽车,开辟了营业运输业务,
是年, 完成工业产值65万元,盈利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00元/人,有干部职
工149人。
青岛锚链厂初为1959年成立的即墨县拖拉机站,有拖拉机7台,274.89千瓦,主
要承担农田作业。 1969年1月11日改为农业机械管理修配厂,1976年恢复即墨县拖拉
机站名称,1981年开发了船用锚链的产品生产。1983年,定名为青岛锚链厂,同时保
留县拖拉机站的名称, 两种经营业务并存。1985年,生产锚链1843吨,实现产值337
.5万元。 1987年,实现产值585万元,盈利65万元,缴纳税金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
率为1794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