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造纸印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215&run=13

造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即墨县有30余个造纸作坊,分布在即墨城、段泊
岚、周疃一带,以麦秸草为原料制成草纸、马粪纸,用作包装、制盒、烧化等,这些
土法造纸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
即墨县机制纸生产始于1959年, 该年7月国营即墨县造纸厂建成投产,产品为机
制本色有光纸, 年产能力为200吨。1960年,试制成功本色包装纸并批量生产。1962
年, 试制成功2号白色有光纸。至此,该厂的产品正式纳入国家计划;是年该厂研制
用全麦草制浆抄纸取得成功,被国务院第一轻工业部授予“红旗”单位称号。1963年,
该厂进行全面设备更新改造, 新增1092mm抄纸机1台、切割机2台、切纸机1台、搅拌
机1台、200公斤/小时打浆机两台,形成年产机制纸700吨的能力。1967年8月,试制
成功凸版纸、 书写纸;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4746部队于金口建成卫东造纸厂,年
造纸能力为300吨, 后于1985年因产品滞销而转产。1969年后,县印刷厂又先后试制
成功并投产了防潮原纸、邮封纸、打字纸、糖果包装原纸、饼干包装原纸、冰棍包装
原纸,其中的饼干包装原纸、冰棍包装原纸分别获得1985年山东省一轻系统新产品开
发三等奖。1985年,共生产各种机制纸3593吨,总产值524万元,比1960年增长619.
2%。1987年,实现产值620万元,占县属企业总产值的1.64%,完成利润9万元,上
缴税金6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36元/人。
印刷 民国时期,即墨县有印刷作坊12个,分布于即墨城、金口、刘家庄、蓝村、
王村等集镇,以石印为主,印刷族谱、信笺、帐簿、契约、请帖、店铺广告、个人名
片等。 较大的印刷作坊还承担印刷了《即墨民报》 、《警察月报》、《崂山志》、
《史略》 等刊物、史书,这些印刷作坊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停办。1949年6
月,南海专员公署进驻即墨城时,接受新民书局股东无偿捐献的印刷机等印刷设备,
成立了仅有5人的印刷厂, 除为机关印刷文件外,还印刷文化用品出售,以扩大资金
来源。 1950年初, 定名为兴华印刷社,1953年改称即墨县印刷厂,1958年改为即墨
《大众日报》社印刷厂,1960年恢复即墨县印刷厂名称。建厂初期,厂内只有老式8K
印刷机2台、木架切纸机1台,印刷技术低下。1950年,总产值只有1.2万元,实现利
润0.1万元。 发展到1985年,拥有对开印刷机3台、飞达印刷机2台、6K印刷机8台、
切纸机4台、胶印机1台,固定资产达77万元,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能承担报刊、书
籍、 杂志及各种彩色图片、商标的印刷任务。1985年,实现产值130万元,是1950年
的108.3倍;完成利润10万元,是1950年的100倍。1987年总产值211万元,实现利润
12.21万元,拥有职工2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