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耕作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124&run=13

熟制与复种 清末,即墨人均占有耕地7.9亩,每个劳力平均耕作19亩,加之生
产工具落后,肥料不足,因而只能广种薄收,大多是一年一作,少数肥沃地片两年三
作。随着人口的繁殖和粮食需要量的增加,逐渐扩大了两年三作的面积。1936年(民
国25年) 全县193.83万亩耕地中,一年一作的120.74万亩,占62.3%;两年三作
的37.09万亩, 占37.7%,社会复种指数为142%,粮油复种指数为145%。1949年
一年一作的52.5万亩,占31.2%,社会复种指数上升到153%,粮田复种指数为156
%。 1953年一年一作的比数曾减少到25.7%。1954年随着合作化的发展,人民政府
大力提倡种植春地瓜等高产作物,致使一年一作的作物的面积增加,1956年增加到60
.37万亩, 占33.5%。60年代中期推广夏玉米新品种以后,全县大力推广小麦、夏
玉米一年两作制,1966年发展到11.58万亩,1970年达到17万亩,1975年为36.83万
亩,1979年增至38.94万亩,1987年达到75万亩。全县社会复种指数达到155.1%,
粮田复种指数达到171%。 为了摸索增产经验,1987年县农技站在即墨镇的李家西城
西村、移风店乡的官庄村和沙埠村、刘家庄镇的袁家庄村、瓦戈庄乡的岚西头村搞了
小麦、秋玉米一年两作创吨粮的试验,共计试种2500亩。小麦单产500.9公斤,总产
125.22万公斤; 玉米总产134.26万公斤,单产537.05公斤。这一成果对推动和发
展两熟制起了示范作用。70年代,开始一年多作的试验,比较成功的有四作三收的春
玉米间春土豆—大白菜套小麦,或春土豆间春玉米—秋土豆套种小麦。也有三作三收
的, 即大白菜田不套种小麦。 进入80年代,又出现了西瓜套种玉米或花生、蔬菜。
1985年,采取这类种法的超过万亩。其中间种花生的约3000亩,套种玉米的约7000亩,
间种或套种甘蓝、 辣椒、西红柿、黄瓜的约400亩。1986年,这种套种间作的面积进
一步扩大到12.5万亩。
间种与套作 清末民初,即墨就有花生间种芝麻,谷子间种绿豆、豇豆等作法。
进入50年代以后,政府大力提倡间种,逐渐出现了地瓜间种玉米或大豆、土豆间种谷
子、花生间种玉米、玉米间种大豆或绿豆等。
40年代即墨就有人搞过套种。60年代中期,套种得以推广。70年代逐步普及,全
县年套种玉米达30万亩。80年代,引进了生长期较短的玉米品种,再加秋耕秋种能力
加强,可以适当推迟秋收时间。小麦、玉米两作两收,套种面积减少。1985年套种玉
米降到3.73万亩,继之兴起的是麦田套种花生。1985年全县麦田套种花生3.1万亩,
1987年增加到3.73万亩,而且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