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污染程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103&run=13

水体污染 即墨县拥有较大的河流15条。其中污染较严重的是墨水河与横河河段。
由于工业废水、医疗污水和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这两条河流,致使水质恶化,
生物绝迹。水体中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含量较高,除却雨季,便成为污水沟。其它
河流系季节河,污染较轻。县境内拥有中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50座,总
库容量为1.16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75亿立方米。水库水质污染较轻,中型、
小(一)型水库均放养鱼类。70年代县内地下水质污染征象不太突出。80年代以后,
由于工业废水、医疗废水和城区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加大,部分区域特别是即
墨城区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开始恶化。即墨县电镀厂排放的铬废水,污染了即墨
镇泊子村水井。1984年县环境保护部门对其进行监测的结果:该村2号机井含六价铬0
.13毫克/升,4号机井含六价铬0.44毫克/升。即墨县焊割工具厂利用沙坑将未经
处理的生产废水排入地下,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1985年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该厂排放
的生产废水进行监测,其六价铬含量高达86毫克/升,该厂水井含六价铬9.0毫克/
升,与之临近的县五交化公司水井含六价铬0.014毫克/升,青岛第三酿酒厂水井含
六价铬0.76毫克/升。 1986年县环境保护部门对即墨城区民用水井、企业自备水井
和自来水饮用井进行普查,其中供城区饮用的自来水井——舞旗埠井、东障村井、县
自来水公司井群和石棚水厂的水中含大肠菌群,均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海水 1986年5月, 县环境保护部门在鳌山拆船厂、女岛渔港、温泉养虾厂设立
了3个海水监测点,经取样化验,水质符合一类水质标准。
大气污染 1983年7月1日至1986年12月30日,县环境保护部门在即墨城区设两个
大气监测点,共监测降雨水样106次。结果是:县环境保护局点水样的PH值最高为6.
8(1985年9月18日) ,最低为5.55,(1986年9月6日);即墨镇人民政府点水样的
PH值最高为7.16(1986年6月16日),最低为6.0。1986年1—6月,县环境保护部门
曾先后两次在即墨城区进行大气定点监测,中山街与县地毯厂门前为大气污染较重区
域,县燃料公司路口为轻度污染区域,县环境保护局路口为无污染区域。中山街大气
瞬时监测值最高时,二氧化硫超过国家标准的3.5倍,颗粒物超过国家标准3.23倍。
土壤污染 工矿企业、医疗卫生部门和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水及大批量使用化肥农
药使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即墨城区及其周围的即墨化肥厂、即墨黄酒厂、青
岛第三酿酒厂、即墨肉联厂、青岛锁厂、即墨电镀厂、即墨地毯厂、即墨发制品厂等
20余家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除直接污染了厂区附近的土壤外,大部分废水流入了墨水
河与横河,从而又使大面积的土壤受到了污染。此外,全县还有37处较大的排污乡镇
企业,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医疗废水和居民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以及人畜粪便、生
活垃圾等的管理不善,致使病原微生物污染了土壤。1984至1985年,县环境保护部门
曾先后对6个医疗卫生部门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 均含有不同数量的病原微生物。化
学肥料的大批量使用,导致有机肥使用量大幅度减少。土壤微生物缺乏足够的有机能
源,不利于其养分的转化,从而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大量化肥随水土流失,污染了
地下水,加剧了污染的恶性循环。化学农药的大量而广泛的使用,虽然有效地控制了
植物的病虫鼠害,同时也杀死了它们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土壤。1908年
《即墨乡土志》记载,县内拥有各种鸟类44种。1985年县林业局的《全县鸟类普查资
料》记载,县内存有鸟类20种。此外,蛙类、蛇类、黄鼠狼等野生动物,因农药的毒
害,数量日渐减少。
噪声污染 1985年县环境保护部门于城区约6.2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设立了100
个噪声监测网点, 监测结果:居民区最高为58.9分贝,超出国家标准8.9分贝,最
低为47.7分贝; 文教区最高50.2分贝,超标0.2分贝,最低47.7分贝;商业区为
66.7分贝, 超标16.7分贝;交通要道最高为76.9分贝,超标6.9分贝,最低为70
.5分贝, 超标0.5分贝;工业区最高为72.5分贝,超标7.5分贝,最低为57.9分
贝。该区域平均值Lep——5795,L10——6001,L50——54。23,L90——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