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土文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768&run=13

崂山境内解放前出土文物尽破坏散失。解放后迄今出土的1678件文物中,国家二
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35件,系多出于几外遗址和古墓,青岛市博物馆收藏709件。这
些遗存可为这一地区5、6000年发展史的见证。
1952年春西宅头村出土的黑陶引起全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崂山地区的关注。
1956年7月, 考古学家王献唐领导发掘小组(由省、市、郊区文物干部组成)在西窑
顶打探沟两条,弄清了遗址的文化面貌。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在财帛沟、不其
城、城子盗掘,攫走了少量文物。
崂山境内迄今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4处, 未有发掘。1956年文物普查时计议次年
清理城阳汉墓,未能进行。1980年春在法海寺门前发现一批残缺石造象,仅取出大小
120余件,尚有大部埋在地下。
至于其他方面的文物,如华严寺原存《大藏经》、憨山条幅、于七画象及罕见的
珍品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太清宫《道藏》,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市文化
局抢先将经卷转移,免遭焚烧,现存市博物馆。各庙宇存有少量的木雕神象、铜神象
等,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坏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