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764&run=13

据《即墨县志·家墓》记载,崂山境内古墓甚少。最早为西汉哀帝朝青州牧房凤墓,
再为东汉初伏湛八代墓和童恢衣冠家。解放后在财帛沟发现了东周墓葬群以及分布他
处的丘处机衣冠冢、于七墓、康有为墓。
《即墨县志·冢墓》载:“宋,李侍郎墓县南七十里‘郑疃’。”1956年文物普
查时查明,李侍郎系在明永乐初随叔父由云南迁郑疃社侯家庄,永乐中出仕兵部侍郎,
永乐末年卒,葬故里。此为衣冠冢,在东韩村后。
一、财帛沟东周墓群
财帛沟东周墓群位于夏庄镇安乐村西。 沟为东南西北流向。长约500米,宽15~
20米, 深约5米。因村民在此取土或雨后常发现铜器等,故得名财帛沟。1914~1939
年,日寇曾多次来此盗掘。
1953年出土了铜鼎、铜嚼子。1955年出土了铜豆、铜洗、石珠(中间通孔)等。
1974年发现了墓葬8个, 清理出土的器物有腹饰窃曲纹铜鼎、带提梁铜壶、内饰双鱼
纹铜洗、素面玛瑙环、铜豆(有盖)等。
经对出土器物考证,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之物,初步断定此处为东周时期的一
处古墓群。
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城阳汉墓群
据《即墨县志·冢墓》载:“城阳,古不其城,古家八个,相传为伏湛八代之墓。”
50年代文物普查时, 城阳附近有汉墓15座:城子村西北、墨水河南岸6座,最高者约
10米, 其余高7米上下,其中1座在1948年冬被国民党驻军盗掘;城子遗址上面2座,
1939年被日寇盗掘; 城子村北、墨水河北岸2座;古沟村西北2座,高约8米;果园村
南1座, 高约6米;庙头村西北2座,高约4米。在15座汉墓中,墨水河北岸的2座在驻
军警区内未遭破坏,其余13座均在1958年和1966年先后两次破坏无遗。
1979年在城子村采集到自汉墓中出土的画象石10余块,有人物、飞禽走兽;另出
土单马驾车奔驰的画象砖,和黄釉陶罐。
三、房凤墓
在城子村北的庵后沟北岸、青烟公路西侧。《即墨县志·冢墓》载:“青州牧房
凤墓县西南廿七里不其城内。”
1959年春,城子村民取土时,在地下深约2米处发现房凤墓。砖砌墓道宽5米多,
两侧置高约40公分石羊、石马、石人。石墓门高3米多,宽约2米,门额阴刻“青州牧
房凤之墓”。当时石雕羊、马、人全部取出,放村生产大队办公室院内,后散失。墓
门仍埋于地下。
《汉书·房凤传》载:“房凤字子元,不其人”,明《谷梁春秋》,史称“房氏
之学”。哀帝朝(公元前6~1年)出仕九江太守,任青州牧。死后葬于此。
四、童恢衣冠冢
童恢衣冠冢位于惜福镇傅家埠村南1公里通真宫庙后。墓为土堆,高3米许。清乾
隆年间置墓碑1座,高约2米,碑文“敕封后汉不其尹童府君之墓”,其旁有石雕小虎
2只。
童恢, 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不其县令,因政绩卓著,迁丹阳太守。死
后,时人为他建祠、筑衣冠冢以纪念之。
五、丘处机衣冠冢
丘处机衣冠冢位于上清宫南500米处, 土堆,薄石棺,长1.5米。丘氏死后,庙
上道士将其衣冠葬之。
六、蓝铜墓
蓝铜墓位于北宅乡蓝家庄村南。 蓝铜,蓝章之父。墓地2亩多,遍植松柏,墓封
土, 高约3米,墓碑高约2米,碑两旁排列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各1对,神道前置
石坊1座。
七、于七墓
于七墓位于华严寺塔院内,是砖、石结构幢1座,高约4米。于七,名乐吾,山东
栖霞人,清顺治五年在锯齿牙山聚众起义抗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困,康熙元
年(1662年)败,史称于七“不知所终”。传康熙四年(1665年)冬来华严寺皈依佛
门,法名善和,是该寺第二代住持。
八、康有为墓
康有为墓原位于李村南1.7公里的枣儿山西麓。民国13年(1924年)春,康自选
墓地2亩筑寿堂。民国16年2月28日(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青岛福山支路5号寓所。
子女遵其遗嘱,安葬于所筑之寿堂。
墓,封土,直径4米,高3米,环以高1.5米石砌挡水墙。墓外建一石砌弧形防水
墙, 长约170米。墓道西向胶州湾,植松8株。花岗岩墓碑高2.22米,碑面镌“南海
康先生之墓”。碑阴,记其生平事迹。碑立于民国18年(1929年),为吕振文撰并书。
解放前,墓地无人管理。解放后,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予以修缮,并植松柏
60株。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破坏。
1984年, 中共青岛市委、 市政府决定重建康墓。新墓地选在浮山南麓,占地约
700平方米, 墓环以高30厘米挡水墙,墓后植龙柏6株。墓碑高2.22米,碑面镌“南
海康先生之墓”,碑阴镌死者生平,均为著名书画家康有为弟子刘海粟撰并书。1985
年10月27日行迁墓仪式。
1982年12月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