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761&run=13

一、西宅子头龙山文化遗址
西宅子头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西宅子头村西。遗址东西略呈长方,面积约80亩,
系崂山林场苗圃地。 古代,附近有露天大型石棺,习称“宅地”。1952年3月,林场
工人挖井,在深约4米处发现2件侈口矮脖双耳黑陶罐及少许碎陶片,经鉴定为龙山文
化遗物。这一发现轰动全国,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的分布提出了新的实物根
据,证明龙山文化在山东半岛的分布是很广的。出土器物调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这
是青岛市、崂山郊区首次发现的原始社会晚期遗址。
1982年,青岛市第一次公布为重点保护单位。
二、城子龙山文化遗址
城子龙山文化遗址在墨水河南岸, 城子村东北约100米处是高约2.5米的台地,
东西长约200米,西、北两面为断崖,有1米多厚的灰褐色文化层断续暴露,内含文化
遗物较为丰富。遗址上是菜田。1963年春考查,灰土层翻动严重,采集到单孔扁平石
斧、长方形扁平石铲、半月形双孔石刀及石凿、石锛、石铲、石网坠、骨针、骨镞、
蚌锯等。 遗址上,东、西排列着两座土堆形古墓。小在西,称拜斗台,直径约7米,
高约3米。大在东,当地群众称之为“梁王坟”,直径20多米,高约5米。两墓相距50
多米。1980年地名普查时查明,日寇曾组织专人在古不其城遗址多次进行发掘。图示
物品是1922年以前被日寇攫走的文物,藏于日本京都大学。
1939年春,侵华日军攫走墓中器物,有复线菱纹、圆形纹、几何纹等模印花纹砖、
纹饰兽面半瓦当、陶罐、陶俑、刀币、方孔圆钱等。
1977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半千子龙山文化遗址
半千子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崂山县境北部,距县驻地李村16公里,惜福镇傅家埠
村东北。 相传,明代以前,此处是一有500户居民的村庄,故俗名“半干子”。遗址
地势较高, 东靠铁骑山地势平缓,南临小河,西南距“冷家沙沟龙山文化遗址”2公
里。 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黄粘土壤,上层多沙较松,
挖去浮土,即暴露出红烧土灰层。1958年春首次发现。1982年再次考查时,遗址上面
仍为耕地,无大的破坏,保存较好。
在遗址采集到石器5件:石斧2件、石铲1件、石锛2件。
该遗址未受外来文化层干扰,暴露较少,保存较好。文化面貌不清,从遗物的造
型、工艺观察,具有龙山文化早期的特点。
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冷家沙沟龙山文化遗址
冷家沙沟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崂山县境北部, 距县驻地李村13.5公里,夏庄镇北
部。 遗址的东部压在冷家沙沟村底下,西至贾家营,南距白沙河约1公里,西北距宅
子头龙山文化遗址1.5公里。 东西约250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地
势东高西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1960年前遍栽杏、枣等果树,现为耕地。1981年
12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1981年、1982年于贾家营村、冷家沙沟村先后发现了文化层,出土了一批较完整
的陶鼎、鬲足、石斧等。
这批出土器物中,以磨光黑陶较多,黑陶片薄为1.5毫米,为典型的龙山文化。
从器物上看,与1952年宅子头黑陶很相似,也与即墨县石院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黑陶
雷同。经初步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