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676&run=13

一、干部教育
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12月,崂山郊区在李村建立崂山郊区小学教师函授学校,
开设语文、 数学、自然及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学习1~1.5年。
学员400余人,分散在82处小学。按小学分布情况,分4个点授课,每周辅导半天,寒
暑假集中学习7~10天。 1958年,学校改名为崂山郊区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发展
到7人。1959~1960年,增设理化、生物等课程,教师9人,分片包干,进行辅导。
1962年,学校曾改名为崂山县业余师范学校。1963年仍改称原名,招收初中毕业
或相当初中毕业的公、民办小学教职员,采用面、函授相结合的方法,并在阴岛、棘
洪滩、 马哥庄、河套4个公社进行函授试点。开设课程有语文(汉语、范文)、数学
(算术、代数、几何)2门。学习年限:单科2年,两科4年。
1982年,学校由四中迁往西山新校,除办大专班外,还举办地理、历史、音乐、
生物等学习班, 时间半年到1年。同年,英语大专班纳入青岛教育学院,由本校外语
组教师任教。1983年秋,学校迁进李村果园路新校,代青岛教育学院招收历史、地理、
音乐、 生物3个大专函授班,学制3年,由教育学院教师任教,每周面授1天,教材由
教育学院订定。1984年9月,在崂山六中为青岛师范代培1个民师班,招收崂山县民师,
学习中师课程, 由六中教师任教,学制2年,成绩合格者,由青岛师范学校发给中师
毕业证书。
1987年,有大专班6个,学员256人,其中中文班94人、数学班47人、英语班51人、
地理班25人、 历史班39人,还有中师脱产班80人,中师函授班一年级133人、二年级
245人、三年级180人。同年,该校投资4.4万元,建起卫星地面接受站,复制教学资
料录象带570盘, 达1400多课时。全县电教仪器站举办电教硬件使用及软件制作学习
班4期,培训教师620人次。
干部进修学校: 机关干部业余大学。1960年3月成立,定名为崂山郊区机关干部
业余大学。有专职和兼职教师兼课,以集中讲课为主,辅以个别辅导和补课,根据机
关工作和成人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公社机关干部成立星期学校,每周
学习4小时,聘请中学、农中、小学教师任教。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干部学校:该校始办于1981年秋,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
办。校址在崂山县北宅公社卧龙村南,培训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职的地(市)局
长和省、市、自治区的处长。课程设置有企业登记管理、个体经济管理、市场经济管
理、 经济合同管理、经济检查、广告管理等7个专业和法律、政治经济学、工商概论
等10门课,基础理论课以综合专业培训为主(3个月为1期),兼办专业培训班(大部
为1个月),每期还为山东省工商系统(县、市、区局长)培训1个班。1987年有教职
工48人。
二、职工教育
识字班、补习班、培训班:识字班,建国初期,职工教育以识字教育为重点,扫
除文盲为主要内容, 各单位都办扫盲班或识字班。1960年3月统计,职工非文盲已占
青壮年总数的89.1%。
补习班: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职工文化补习。1959年,全区有16个工厂企
业办学,学员2185人。
技术培训班:1978年以后,职工教育以技术教育为重点。1981~1983年,各工厂
企业普遍办起脱产半脱产文化技术班(组) ,其中初等技术班132个、学员5226人,
中等技术班26个、 学员698人, 比较正规的技术学校31处。 1984~1985年,全县有
1726人参加技术培训,结业人数达1363人,其中中级107人、初级1256人。
职工业余中、小学:建国初期(1950年6月),河西村组织2个职工业余学习班约
30人,学习语文、算术。1951年9月,经崂山办事处批准,成立职工业余学校,共3个
班, 学员150人。同年,在李村建立李村机关职工中学,后将城阳职工中学划归崂山
领导。 到1958年6月,全郊区职工业余小学有学员248人,业余初中有710人,业余高
中有50人。
1959年,大办红专学校;至7月份,全区9个工厂企业办学,其中初级班7个、445
人,高小班6个、475人,初中班4个、115人;12月底,职工业余教育在校人数达2345
人。
1963年7月, 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将李村职校与城阳职校合并为崂山县干部职
工业余学校, 校部在李村,分校设城阳。1964年12月,在校学生304人(高小72人、
初中175人、高中57人)。
1978年后,全县共组织6298名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发给合格证的3776
人, 占补课人数的60%以上,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1985年,在119个乡镇企业中,
有91个单位办学, 占企业总数的76.5%,有15855名职工参加学习,有146名学员考
入或选送到大专院校。1987年有575名职工获得大、中专结业证书。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 :崂山卫生学校。1958年9月建校,由县卫生局主办,
校址在李村镇京口路,招收社来社去的农村医生。1974~1978年,为青岛市卫生学校
代办5期护士、医师、化验员中专班,学制2~3年,学员255人。1983~1985年,招收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48人, 系2年制护理班,定向分配,为各公社、
厂矿企业培养初级卫生人员。
1985年下半年,我县依托青岛市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办中专班,在全县范围招
收40岁以下企业干部职工及待业青年, 经考试录取780名,编为20个班,均不脱产,
半业余学习3.5年,授课方式为听录音、看录象和聘请辅导教师进行辅导。“六五”
期间,全县参加中专班学习的达2059人。
青岛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3年春建校,由青岛市供销社主办,校址在中韩
镇中韩村。招收青岛市及市属6县1区供销系统的职工,经全省干部职工中专统一考试,
学校择优录取,学制为2.5年。
1985年该校有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3人,教职工24人(其中教师7人)。
“七·二一”大学:1976年我县共办起“七·二一”大学8处,招收学员300名,
均系半脱产学习,毕业学员160名,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国家不承认大学学历。
职工业余大学: 1978年3月成立,为县直单位,在县总工会三楼办公,借用四中
教室,晚上上课,开设两个大专班(电子、中文1个中专机械班和1个中级英语班)。
1985年底, 学员领取初中合格证的507人、 高中毕业证的136人、高中单科结业证的
2134人次。
电视广播大学(教学班) :1984年9月,崂山县乡镇企业局经省、市电大批准,
举办84级理工科电大教学班,培养对象是乡镇企业的职工,通过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
试,有80名职工被省电大录取,均为脱产学习,学制3年,委托崂山九中代培。
1985年招收85级党政干部专修班28名, 全脱产学习2年,由崂山县干部职工业余
学校负责管理,地点在崂山卫校。
自1984年以来,电大共收5个班,学生234人。1987年毕业93人,有专职教师1人、
兼职教师30人。
三、农民教育
扫盲班和常年民校: 1950年春,各区、村成立学委会,利用冬闲组织17544名农
民参加冬季学习。1951年3月,冬学结束后,转入常年民校继续学习,人数达27630人。
1952年10月, 进行速成识字法教学试验,确定李村区为实验区,其他区各掌握1
个乡或1个村进行重点试验,一般都能识1500个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并能写100
~300字的短文。1953年9月,有1900余人参加测验,1648名学员合格,郊区人民政府
发给毕业证书,尔后继续组织参加高级班学习。1953年,有民校高级班11处,21个班,
531名学员,共有教师46人。
1958年, 在“大跃进” 的形势下, 全区32个乡、111处农业社扫盲班入学人数
11436人,高小班3367人,初中班890人,各乡建立文化革命指挥部,集训民师,在全
区范围内掀起一个万人教、全民学的扫盲热潮。
1959年冬,进行扫盲毕业考试。毕业标准是:能认1500字,在学过的单字中认对
90%以上,听写70%以上;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简单的应用文。各生产队在支部领
导下,组成考试领导小组,负责进行考试。各公社在党委领导下,组成扫盲毕业验收
组,进行巡回检查验收。截止1960年2月,已扫除文盲62903人,青壮年农民非文盲占
总数的92.54%。
70年代初期,农村大办政治夜校,以政治教育为主。1978年以后,为使农民学习
技术,先进行文化课学习。1980年农民文化学习班达23个。1983年起,各公社开始办
业余小学和业余中学,组织农民继续学习文化。
技术学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五·七”学校:技术学校1958年在“大跃进”
的形势下, 出现农民技术学校4处, 有学员86名。 1963年还举办了45处初等技术班
(组)和83处专业技术班。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68年8月,王哥庄公社创办了一所社办“五·七”共产主
义劳动大学,学习年限从实际出发,长短结合,学校不分专业。具体办法是贫下中农
推荐,大队革委会决定,公社批准,社来社去,国家不承认大学学历。
“五·七”学校:原青岛二十六中(校址南龙口)。1968年改名为“五·七”红
校,归公社管委领导,兼办短训班,为生产大队培训会计、机电、赤脚医生、果林等
技术人材。1975年9月,改名为崂山县“五·七”学校,由县文教局主管。1977年5月,
该校改称崂山“五·七”大学,社来社去,国家不承认大学学历。从1975~1977年,
该校共培养各种专门人才1160人(长、短班在内)。
1979年11月,该校改称崂山师范学校。
1979年上半年,全县办起36处农民业余学校,有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果林、蔬
菜、 卫生、文化等66个班,参加学习的达1530人。1981年7月统计,全县共有文化技
术班(组)352个,学习人数达15797人。1982年,我县的农民教育被评为省、市先进
单位。 1983年,我县新办了3所农民技术学校——夏庄公社农民技术学校、红岛公社
农民技术学校和水产学校。据10月份统计:队办技校106处,178个班,学员7915人;
社办技校4处, 7个班,学员354人。是年,我县被评为省农民教育先进县。1984年,
县政府和教育局被评为市农民教育先进单位, 还举办540期农民短训班,参加培训的
19531人。
1985年,上马镇与青岛建工学院挂钩,办了1个大专班、1个中专班,共有学员55
人,均系脱产学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崂山分校又举办了乡镇企业管理、畜牧农业经
营管理等5个广播中专班,192名学员参加学习。此外,全县还举办了农业、蔬菜、缝
纫、家禽饲养、兽医、水产、果林等短训班327期,43781人参加学习。举行了52次专
题讲座,有7586人参加听课,还向广大群众印发了科技小报“明白纸”11005份。
1987年上半年,县召开了农民教育工作会议,根据崂山县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围
绕县4大基地(蔬菜、果林、水产、畜牧)、1大支柱(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重点,
制定了农民教育“七五”发展规划。据1987年底统计:全县乡镇级农技学校15处、村
办农技学校258处、乡镇企业办学112处、农业广播中专班23个、电视中专班27个,共
有学员735人;举办季节性短训班218期,培训人数达97000人。
同年, 县政府召开农民教育表彰会议,6个县直单位、42个村(厂)、52名个人
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 同年5月,在青岛市政府召开的农民教育新闻发布会上,全
县有16个单位和6名个人被评为先进。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我县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从1984年开始的。1985年初,县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办公室,地点设在教育局,设1名专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
考试对象:凡常住户口在本县的公民,除全日制在校学生,脱产学习的成人高等
学校在校学生外,不受年龄、学历限制,均可申请报考。按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考
试专业。病残人员报考要根据身体条件选择适宜的专业。
报名手续:报考人员须持本人工作证或户口簿,到县教育局自学考试办公室办理
报名手续, 领取准考证。每次报名,可报1科,也可报几科,报名费自负,报名与考
试时间由单位给假,不扣工资,不影响评奖。
考试专业、主考学校及课程设置,根据省确定的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考试
办法、考试时间、学习要求和书目,自行选择报考专业。自学考试学历分别为大学本
科、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