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重点中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670&run=13

崂山一中于1952年秋建校,定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五中学”,校址在崂山县李村,
是市领导的完全中学。 1969年划归崂山县。1970年3月改名为崂山一中,是省、市、
县的重点学校。1987年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151人、学生1097人,其中初中4个班、
240人,高中16个班、学生857人;学校占地81.42亩(其中运动场占地10亩),总建
筑面积16243平方米;有教室20个、实验室4个、仪器室3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有教工和学生宿舍4500平方米。
1958年开始,学校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同年4月6日,青岛市教育局中学党委
在该校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青岛日报》刊登了《五中轰轰烈烈开展勤工俭学
活动》 的报导, 并发表了社论《勤工俭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道路》。此后,
《青岛日报》、《大众日报》先后10次报导该校开展勤工俭学、提高教育质量的事迹。
国家领导人张云逸和国际友人哥伦比亚教育部长相继来校视察和参观。 1964年7月,
学校党支部书记曹善杰出席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中、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受到
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6年开始,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育质量受
到极大影响。
1977年开始拨乱反正,学校重新提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安排各项工作,努力提
高教育质量。各科教师有42人次获市、县教研成果奖,有56人次被评为省、市、县先
进工作者,其中姚喜和(现校党支部书记)被评为特级教师,赵友芹被评为省模范班
主任。 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1987年共培养高
中毕业生2580人,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547人,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313人。
1980~1987年,勤工俭学取得新成果,校办青岛崂山电炉厂产的工频无芯感应电
炉由青岛市机械工业局颁发的一等品证书,获市、县科技成果奖,产品畅销全国24个
省、市、自治区,1987年产值124.8万元,纯收入37.95万元,补充教学经费16万元。
7年共建校舍11280平方米,工厂拨款79万元。教学设备得到改善,物理、化学、生物
3个学科均新建仪器室、 实验室,教学仪器及标本均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三类标准,总
值5万元,各种电化教具价值7万余元。1987年,图书室存书10961册、录音带175盒、
各类报刊杂志148种(269份),价值14882.48元。
学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 “达标率”逐年提高,1980年为85.5%,1985年为92
.5%,1987年为97.6%,曾两次获山东省体委、省教育厅“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
单位”锦旗。1985年获青岛市中学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1978~1987年, 崂山一中先后29次由山东省(5次)、青岛市(11次)、崂山县
(13次)授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勤工俭学模范单位”、“文明单位”等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