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与考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668&run=13

一、教学
解放前,各科教学多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顾学生的接
受能力。民国时期曾倡导过自学辅导式和启发式,但因习惯势力的影响,始终未能推
广开。
建国初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1951年,吸收老解放区教学的优
良传统,教学方法有所改进。1953年,学习苏联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
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读书法、练习法等。普通中学认真
贯彻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试验课、公开课、
观摩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1958年克服教学上的“少、 慢、差、费”现象,根据4个“适当”的精神(适当
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 各校在改革教学中,着重贯彻3条基本原则,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启发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各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方针,实行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半工半读、大办工厂、农场、参加“大炼钢铁”
运动,一度出现过生产劳动过多,教学质量下降。
1959年,各中学开始纠正1958年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问题。
1965年,各科教学普遍提倡“因材施教”、“少而精”、“启发式”、“精讲多
练”、“讲练结合”等方法。
“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开门办学,“走出去,请进来”,拜工农为师,请工
农兵讲阶级斗争,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文化课实行“官教兵,兵教兵”的作法,实行
开卷考试,题目公开,让学生看书去作,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后,各中学恢复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秩序,正确处理德、智、体几个方面
的关系,探索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在教学内容上,狠抓“双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狠抓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在课堂常规上,狠抓整顿,克服教学中的
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1983年,县教育局强调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着重解决好3个方面的问题:(1)教
学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教, 不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2)在教
学重点和方法上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不
单靠死记硬背去获取知识;(3)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
1987年上半年,县局召开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研讨会,制定加强初中教学和管理的
措施,重点研讨初中学生学习的分化和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各校加强教学研究的校际
交流。在崂山一中、二中、三中进行教学开放日实验,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规律,
下半年各校执行省厅制定的普通中学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十条基本要求》,克服片
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
二、考试
解放前,中学实行闭卷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但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
解放后,1951年贯彻执行政务院《改革学制的决定》:初级中学生毕业后,经过
考试升入高级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中学毕业后,经过考试升入各类高等学校。
1953年后曾试行过5分制记分, 后因确切程度差,仍改用百分制记分。中学招生、毕
业生升学考试,皆以统一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1961年后,在升学取生
时贯彻阶级路线,对工农出身的学生优先录取。这种考试制度一直延续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期间,否定了以前的招生、考试制度,采用开卷考
试,用“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
1977年,恢复旧有招生考试制度,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中专,全国统一考试;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或中专,分地区(市)统一考试;初中招生,全县统一考试,升
学考试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举行。
1987年,全县初中招生9805人,升学率为82%;高中招生1881人,升学率为33.
4%,其中普通高中1146人、职业高中735人。
1987年, 高考录取是崂山地区历史上最多的1年,本科录取231人,专科录取177
人,艺体录取11人,高中中专录取57人,初中中专录取274人,共计750人。高考成绩
也比较好,理科总分平均为503分,居青岛市第一,在青岛市总分600分以上的25名学
生中,崂山二中的应届毕业生占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