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569&run=13

一、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
1937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陕北洛川召开的扩大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战
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知识分子要“脱下长衫,参加游击
队去”!10月,中共青岛特别支部决定,以崂山地区的毕家村、蓝家庄(今均属北宅
乡)为中心,组织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由陈振麓(青岛特支组织部长)、王艺(宣
传部长) 带领山东大学同学章茂桐、 王儒林、王桂荣(女)等人去毕家村和李西山
(毕家村人)、王景瑞、王焕章(均为蓝家庄人)等一起,发动群众参加崂山人民抗
日游击队。11月,中共毕家村支部建立,陈振麓任支部书记,同时撤销青岛特支,成
立中共青岛市委(驻毕家村),陈振麓任市委书记。在市委直接组织领导下,组建起
崂山第一支抗日武装——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埠落村小学。与此同时,
青岛市委派王焕章等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一带筹建第一中队,派王景瑞等在桃林、
北疃、大北曲一带筹建第二中队,派李明海等在十梅庵、楼山后、大枣园一带筹建第
三中队, 毕家村、蓝家庄一带则为第四中队。其3个中队的组建均已初具规模,候机
集结。四中队因建成3个月后即奉命撤离崂山,转移至诸城,故未及建成。
第四中队有队员70余人,陈振麓任中队长,宋中堂任副中队长,王儒林任指导员,
高嵩任游击战术教员。当时,队员们除学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山
东省队部提供的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关材料外,还特邀参加过东北抗日联军的邹作华讲
授游击战战略战术。崂山人民抗日游击队初建时缺乏武器弹药,全队仅有手枪和步枪
各1支、 地雷4个、手榴弹6颗、大刀2把、指挥刀1把。1937年12月,队员肖维成等在
李家沙沟西河崖截获敌孙殿斌部士兵匣枪2支, 同时王景瑞、李西山按王云九提供沙
沟私人携枪名单的线索, 起出手枪4支,王功哲、聂士秀又先后从青岛市立医院和李
村医院通过内线搞到一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抗日游击队得到埠落小学校长李崇汉及
农村各阶层的支持,毕家村武术教师宋中堂率众弟子参加游击队,并教队员练拳习武。
“民先”和游击队以埠落小学为中心,开展敌后抗日救亡宣传与斗争。
1937年底,孙殿斌拉起一支二三百人的队伍,全衔为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
部第十六支队第二总队第三大队,驻惜福镇。孙为扩充势力,便以“双方联合,共同
抗日” 为名,图谋吃掉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经中共东北军工委同意,1938年1月初,
崂山抗日游击队五六十人前往惜福镇,准备与孙部联合抗日,但坚持“独立自主”的
原则,不与孙部合编。同时,为防不测,游击队安排一部分人在惜福镇外接应。不几
天,抗日游击队识破其阴谋后,毅然拉出队伍,脱离孙部,保存了崂山抗日武装的有
生力量。1938年1月,崂山抗日游击队108名队员按照中共东北军工委向诸城转移的指
示,分3批撤离崂山。
另,1938年3月4日,即墨县李家西城村人李肇岐(亦写李兆岐),在本村组织青
壮年五六十名, 宣布武装起义,组成抗日独立中队。次日,发展到200多人,随即进
驻崂山百福庵。此后,在惜福镇、傅家埠、旺疃、棉花、法海寺、登瀛、王哥庄等地
展开抗日活动,清抄汉奸、土匪,为民除害。不久,与国民党孙殿斌部合作,编为国
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十六支队第二纵队第四支队,队伍发展至1000人以上。
5月底, 日本侵略军派飞机轰炸百福庵,乃撤离崂山,转移到即墨县刘家庄。12月投
奔胶东解放区。次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李肇岐任团长。
二、崂山武工队
1943年8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派部分干部和武装力量插进崂山地区开辟工作。
胶东军区抽调干部、 战士100多人组成特务二连,亦称崂山武装工作队(以下简称武
工队) ,由南海军分区参谋田世兴(崂山县城阳镇西城汇人)任连长。8月中旬,南
海军分区参谋处长夏侯苏民率南海军分区直属七连,由平度护送崂山武工队进入崂山
境内,首抵宫家庵。当日,在峪与青岛保安总队的1个中队遭遇,被
武工队缴械, 经教育后发还武器。之后,撤回即墨县马山的安全地带。9月,田世兴
率武工队在即墨城东南一带活动,夏侯苏民第三次返回崂山,在三标山、青岗岭一带
活动,先后与日伪军及“青保”作战多次。同年11月,崂山武工队改编为即东县大队,
继续坚持敌后斗争, 田世兴任大队长。1945年8月,南海军分区向崂山地区派出青岛
武工队(亦称金口武工队),队长于吉仁,副队长王台,队员40人。武工队进入崂山
后,在中共青岛市委(驻惜福镇傅家埠)的领导下,宣传与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武工队分3个工作组: 王台率第一组在北宅、蓝家庄、王哥庄、东台、西台一带约61
个自然村活动;于吉仁率第二组在惜福镇、夏庄、李家沙沟、郝家营、黄埠、史家泊
子一带约90个自然村活动; 江子岐率第三组在城阳、 田村、棘洪滩、马哥庄、阴岛
(今红岛)、河套一带活动。
1945年9月, 胶东军区成立青岛武工大队,把在崂山活动的武工队合并,胶东军
区又选派一批干部、战士充实武工队,共200余人,胡岩任政委兼大队长。1945年9月
~1946年2月, 武工大队在崂山地区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发放救
济粮款,发展积极分子,在业已建区的夏庄、流亭、王哥庄建立了民兵、儿童团等组
织。 1946年3月15日拂晓,武工大队驻凉泉的二中队遭“青保”和敌警察包围,中队
长张魁远带领全队40余人突围,4名队员牺牲,10多人受伤。1946年3月,武工大队改
由南海军分区辖,肖明任政委,宋达、张治民任大队长,大队部设在即墨东北部。时,
由宋达、张治民组成武工队工作组,每组3~5人,再次进入崂山地区开展敌后工作。
1947年, 肖明调离,赵铎接任大队政委。1947年1月,武工队在蓝家庄地下党员的配
合下,采取夜间进村,拂晓撤离的方法开展工作。同月,武工队一中队队长杜光功、
指导员张治民派两个班(共23人),由大队参谋周正学带队,于夜间摸上华楼山华楼
宫内,伺机消灭国民党的村自卫队。翌日,因一老妇进庙上香而走漏消息,蓝家庄保
长蓝成年之弟蓝新祥当即向国民党乌衣巷警察所告密。 下午,国民党军警300余人将
武工队包围在石门山上。武工队与敌激战至深夜,凌晨突围。
1947年7月, 周正学率20名队员再次进入华楼宫。在行军路上,队员将食粮遗失
路旁而被敌人查觉。 敌人组织400余人搜山,武工队因占据隐蔽的地形而未被发现。
当晚,武工队在蓝家庄村团长和民兵的协助下,一举消灭了埠落村国民党自卫队,处
决了告密人蓝新样,缴获“三八”步骑枪9支和弹药1宗,把自卫队正、副队长解往即
东根据地。
三、城阳武工队
为加强对城阳地区抗日活动的领导, 1944年5月,中共即墨县委派李肇兰前往开
辟工作。 至1945年8月,重建城阳区,李肇兰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周强、杨华任副书
记,江子岐、张玉光分别任副区长和区委委员,同时成立城阳区中队。不久,改称城
阳武工队,李肇兰任队长,江子岐、宫崇月任副队长。
城阳武工队建队初, 有队员16人,仅李肇兰有短枪1支。武工队决定从敌人手中
缴获武器, 武装自己,打击敌人。1945年6月,武工队绕过进犯崂山的日军大部队,
摸进张家西城保公所, 缴获长、短枪各1支,同时搞清了日军进山的目的。同月,李
肇兰在丹山群众的协助下, 只身闯入日伪军住所,从敌人手中夺得驳壳枪、步枪各1
支。 1945年9月,武工队获悉温良乡伪乡队20余人已转移至大北曲,便分兵两路直插
敌人驻处, 歼敌大部,缴获步枪7支、手枪2支及弹药、军需1宗。1946年初,城阳武
工队发展到50余人,有轻机枪2挺、掷弹筒5门、德制望远镜1架。同年6月16日,武工
队在仲村截击由即墨城南逃的国民党地方军200余人,歼敌大部,缴获步枪100余支及
弹药、军需1宗。1945年11月,国民党第八军由青岛开往崂山,驻城阳、大周村一带,
军至之处,碉堡林立,封锁严密,实行恐怖政策,地主势力抬头,纷纷组建“武装联
防队”。为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嚣张气焰,中共城阳区委决定,首先把消灭
西城汇联防队作为突破口,然后把联防队的巢穴逐个摧毁。1946年8月至次年1月,在
城阳区委指挥下,武工队与即墨县大队1个连协同作战,3次攻打西城汇,联防队员大
部被歼、 被俘,余者逃亡,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同年底,武工队将联防队
队长田有义抓获,处以殛刑,并把历数田有义罪恶及阐明共产党宽严政策的布告贴其
身上,周围十几个村的联防队大为震慑,纷纷交械投降,归顺武工队,城阳武工队威
名大振。1947年1月,副队长江子岐率队员5人巧妙地摸进郭庄保队部,活捉保长赵世
政,缴获长、短枪13支。1948年旧历除夕,武工队进入敌后海西村,俘盐警中队长及
保长各1人,缴获驳壳枪1支、子弹60发。
城阳武工队自成立后,一直活跃在胶济铁路城阳段以北,北宅和流清河以西,墨
水河以东的大片土地上,出奇制胜,打击敌人。国民党曾以重金50万元悬赏缉拿李肇
兰。时,即墨县东部有一股土匪,匪众13人,枪10余支,匪首宫相东妄图与武工队抗
衡,干扰破坏武工队的抗日活动。为消灭这伙土匪,武工队改扮成国民党军队,尾随
跟踪,数天后于河套打散了匪众,活捉了土匪头子宫相东。
城阳武工队自1945年1月至1949年5月,从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相当于3个排的
兵力) ,有长、短枪200余支,消灭乡队部5处、联防队10多处,缴获各类枪械500余
支、子弹数万发及军需物资等。武工队在对敌斗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为解放军主
力部队输送干部、 战士100余人。 1947年2月,中共胶东区党委、胶东军区授予该队
“模范武工队”称号;同年7月又命名该队为李肇兰武工队,并荣记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