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496&run=13

有云崂山佛教早于道教,如按东汉顺帝始创道教,此说应是。然而,早在道教形
成之前,崂山即有方士、巫术、黄老之学,佛教在崂山亦未见经传。因此,佛教与道
教孰先孰后,尚需存疑。
据史科考证,崂山崇佛寺(俗称荆沟院在院后村南)建于魏文帝景元五年(公元
264年),这应为佛教在崂山之发端。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当时的名僧法显
西去印度等地谒圣求经,取得大量佛经以后乘船回国。原拟在广东一带登陆,但是航
行途中遇上了大风,被迫漂行在崂山登陆。当时不其城为长广郡的郡治,太守李嶷听
说法显是到西方求经的名僧,就将法显接到不其城内。法显在不其城逗留了一段时间,
翻译了部分佛经,并在其靠岸登陆之处创建了石佛寺(即栲栳岛之潮海院)。从此,
佛教在崂山声望大振,广为繁衍传播。崇德庵、大士庵、石竹庵(慧炬院)等佛教寺
院相继建立。直到清末民初,有1600多年历史的石佛庵,仍与法海寺、华岩庵三足鼎
立,为崂山佛教的3大寺院。
中国佛教史上有4次大的灭佛事件, 发动者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
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崂山佛教自然也逃不出这场“法难”。纵观崂山佛教
历史,始于魏晋,盛于唐,至明代后期又迭起一高潮,嗣后渐衰。这从崂山佛教寺院
的创建中可见一斑。
据20世纪30年代的考察,当时崂山有佛寺16处,其创建年代为:魏1、东晋2、南
北朝3、 唐4、宋1、明4、清1。16佛寺,唐与明两代所建占半。在明代所以能高潮再
起, 应与全国4大名僧之一的憨山居太清宫建海印寺有关。德清曾打输官司,充戍雷
州,但非倡佛教之过,故不影响佛教在崂山再度兴起。20世纪30年代时,除魏建之荆
沟院,唐建之白云庵、普济寺,明建之清风洞已经圮废外,其余12处均尚完好,但僧
众了了。华岩寺最盛僧众40人,潮海院与法海寺次之各20人,余者5人1处、4人2处、
3人1处、2人3处,1人2处。至解放前夕,这些寺院尚完好无损的有法海寺、潮海院、
华岩寺、清凉院(李村南庄)、于姑庵(错埠岭)、文殊普贤庙(东李村),仅有和
尚30余人、女尼8人。解放后旋即令其返俗,极少数年高者与道人合处而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