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妇女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492&run=13

一、妇女抗日救国会
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团体,宗旨是团结
各阶层妇女共同抗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 中共青岛市委(当时驻在崂山傅家埠)相继在崂山
建立起夏庄区、流亭区、王哥庄区、丹山区、乌衣巷区妇救会,一些区辖村也建立了
村妇救会,如夏庄区李家沙沟、鸩峪、刘家营、王家曹村、青峪妇救会,流亭区后田
村、王家村妇救会,王哥庄区演礼、后金沟妇救会。她们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参加
抗日救国、反奸诉苦、拥军支前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二、崂山县妇女联合会
组织沿革:1949年4月,青岛解放前夕,中共崂山工委下设妇委。1949年8月,中
共崂山工委将接管的夏庄、崂西、崂东3个区改划为8个区,每个区设妇委组织机构。
1954年12月崂山郊区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青岛市崂山郊区民主妇女联合会”。
1961年11月,崂山郊区撤销,建立崂山县妇联,更名为崂山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后改
称“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1987年,县妇联共下辖13个基层妇女联合会、
419个村妇代会和89个乡镇企业妇代会。
代表大会:崂山县妇联,先后共召开过6次代表大会。
主要活动:抗战胜利到解放战争时期,妇女运动的中心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带
领广大妇女进行反奸诉苦斗争,掩护革命同志,宣传党的政策,搞好拥军支前工作。
为了瓦解敌人,宣传、发动教育群众,1946年李家沙沟首先召开群众诉苦大会,
许多妇女同大恶霸李代华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接着刘家营村也召开了反奸诉苦大会。
在这同时,后田村、青峪村、峪村妇救会积极带领妇女同“暗杀团”
进行过斗争。
夏庄区 峪村妇救会长带领妇女拥军支前。当解放军和武工队进
村后,她废寝忘食发动群众找房子、弄铺草,给战士拆缝洗棉被、衣服,做军鞋,对
伤病员更是百般照顾, 动员群众送鸡蛋、 送营养品慰问。有一次,部队首长让她收
1000支老鼠夹子, 准备埋地雷用, 她发动群众很快凑齐送往部队。凉泉一位妇女在
1946年3月武工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撤退时,有3位战士隐藏在她家,在敌人封锁严密
的情况下,她巧妙地把战士护送出去,连一位牺牲战士的遗体也护送了出去。蓝家庄
的妇女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常为活动在附近的青岛武工队站岗、放哨、挖洞、烧
水、做饭,冒着生命危险为党传递情报,散发传单。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妇女摆脱了家庭的羁绊,走上了社会活
动、社会生产的第一线。
解放初期,广大妇女积极投入抗美援朝运动,她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多打“一斤粮”
的号召, 捐献“青岛妇女号”飞机。据1951年6月至11月统计,崂山妇女共捐献旧人
民币110773.05万元、银首饰19斤6两、银镯130余付、银元11块。妇女们还积极动员
自已的丈夫、兄弟、儿孙参军。惜福镇区有母送子18名、妻送夫7名、姐送弟9名。流
亭区还有272名妇女报名参军。
在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 有6693名妇女参加互助组,有43657户入
社, 占总农户的99.6%,妇女出勤率达80%以上。1958年统计,初级社女副社长80
名, 女乡长4名,女副乡长9名,女乡、政委员9名,涌现出3537名妇女先进人物积极
分子。
70年代、80年代的妇女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据1987年统计,
全县妇女341729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0.5%;女职工12893名,占全县职工总数的42
.5%; 乡镇企业有女职工90180名,占乡镇职工总数的50.1%;全县有女教师2764
名, 占教师总数的41.1%。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显著成绩。截止1987年底,全县共评出“五好”(热
爱祖国, 努力学习,勤奋劳动,讲究卫生,移风移俗)家庭67747户,占全县总户数
的35.95%, 其中荣获县“五好” 家庭称号的1732户,荣获市“五好”家庭称号的
151户, 荣获省“五好”家庭称号的5户,荣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的3户;全县共
评出“三八”红旗手738名,其中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的108名,荣获省“三八”
红旗手称号的14名, 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2名;全县共评出“三八”红旗
集体192个,其中荣获市“三八”红旗集体18个,荣获省“三八”红旗集体1个,荣获
全国“三八” 红旗集体5个。全县有女工程技术人员1324名,全县有1430名女职工被
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