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仓房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373&run=13

崂山官办仓储古已有之。据同治癸酉版《即墨县志·仓储》载:“棘洪滩廒七间
门楼座仓夫一名。”
1949年解放初,崂山行政办事处粮食局立即在境内8个区设置区粮库,修补祠堂、
庙宇、民房215间为粮仓,布及26个村。稍后,选其中具备交通条件和造质好的仓房,
在地面填沙覆墼、附墙,建成标准仓。
1951年下半年,在李村建成砖木结构的仓房10间,容量200万斤。
1953年后,粮食征销任务增多,粮食部门委托供销社代收、代储、代销。至1954
年夏季共借点75个,仓库分布5个村的56处,合212间。
1955年6月,各区设粮食管理所,所下设粮站,皆租民房或借用祠堂、寺庙为仓,
撤销了供销社代营粮食点,尔后逐年建仓,借用的民房渐次归还。
60~70年代,国家在崂山县境专库存粮7000万斤,并在130个自然村和7个社企单
位借民房262处,计1151间,储粮3000余万斤。后粮食系统和各社队建成土圆仓200余
座,直径大者7米,小者2米,但不久即废。在李村、城阳、仙家寨、夏庄等粮所,建
储粮露天垛(用石条、 木杆铺底,垛粮后,用苇席或大篷压顶),年均存粮600余万
斤。
80年代,按储、需布局,县粮食局下属各粮所均建成双门、双窗、双把、无缝、
无洞的粮库,并起用坑道库1座。1985年底,库容量达6678万斤。
食油, 桶装(360斤一桶)以棚仓储存,相沿近30年。70年代末,崂山始建油罐
储之。至1985年,累建油罐21个,总容量达7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