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338&run=13

一、运输经营形式与沿革
解放前,崂山陆路运输纯属私有制个体经营。解放后,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方式
大致经历了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和专业、集体、个体并行的社会化经营几个发展
阶段和几种形式。
专业运输经营:崂山地区的公路运输经营是在50年代,以原来的个体马车运输经
过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
1951年成立青岛市搬运工会马车五分队,隶属“青岛市搬运工会”领导,有队员
80名,马车80部。1954年与“青岛市马车服务站崂山马车六分队”合并为“李村马车
队” 。马车队下分5个分队,即李村片的六分队、吴家村片的七分队、山东头片的八
分队、九水片的九分队、沙子口片的十分队,共有队员360余名,马车360部,统一由
“青岛市马车服务站”领导。1956年,“青岛市马车服务站”改称“马车合作总社”
后, 下属的崂山5个马车分队也作了调整:七、八分队划归市区;九、十分队组成了
“沙子口马车合作社”,社员120多名,马车120部;六分队改称“李村马车合作社”,
有社员100多名,马车100余部。1958年,上述两个马车合作社又与“沧口马车社”联
合组成高级社,定名为“崂山郊区马车运输社”。是年在流亭的原“即墨县马车服务
站马车三大队”也划归崂山并转为高级社,有社员60多名,马车64部。
如此维持经营至1959年12月,“崂山郊区马车运输社”、“流亭马车社”以及自
1954年由李村镇40名独轮车夫组成搬运组统一合并组成了“崂山郊区运输公司”。自
此,该公司成为崂山县规模最大的集体所有制运输企业。此后,这个公司又先后兼并
了两个公司。 一是国营崂山县汽车运输公司,建于1969年底,有职工101名,临时工
33名。 1987年,有营运汽车22辆,货运量11.4万吨,周转量239.7万吨公里。1979
年6月将固定资产、 库存材料、账外物资等共折价40余万元,并入崂运公司。一是崂
山县城阳搬运公司,原名“城阳搬运站”,1960年以前归即墨县管辖,1961年归崂山
县, 1978年6月合并到崂运公司,成为公司的汽车二队。到1987年,崂山县运输公司
下辖3个车队,有正式职工730名(固定工582名、合同制工人133名、临时工15名),
固定资产原值116.9万元, 净值724.1万元,营运汽车183辆、1213个吨位,全年完
成货运量90.9万吨,周转量4733万吨公里,总收入872万元,盈利80.3万元。
专用车队:崂山县氨水服务部车队,1967年组建,系非交通系统的全民所有制专
业运输企业,经济独立核算,有正式职工44名,营运车15部、69个吨位,隶属崂山县
生资公司领导,主要承担县内氨水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任务,年营业总额40余万元。
青岛盐业车队,系青岛盐务局领导的非交通系统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车
队建于1977年5月,经济独立核算,职工26名,营运汽车9部、56个吨位。主要负责盐
业系统的货物运输任务,兼营汽车修理,约有资金31.3万元。
另外有粮食局车队、沙子口镇的沙子口车队、东李村的东李村车队等,都是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发展起来的。
社会化运输: 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自贯彻中央(1983年)1号文件和国家经
委(83) 594号文《关于改进公路运输管理的通知》以来,崂山县公路运输出现了空
前活跃的新局面。除专业运输企业继续发展以外,私人购车、个体经营的运输业迅速
发展起来。1987年,全县共有个体运输业2686户,共完成货运量557.8万吨,周转量
8253万吨公里。
二、运输工具
明、清时期,民间运输除有少量驮骡和木制独轮手推车外,多是人挑肩扛。
德国侵占胶澳时期,虽已辟建公路,但运输工具无大变革。到30年代,木制双轮
马车方开始出现在崂山首推乌衣巷一带。1937年乌衣巷区约有木轮马车百余辆。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胶轮马车和胶轮手推车逐渐兴起。至解放前夕,崂山胶轮
马车已达500余辆,木轮马车基本绝迹。
解放初,崂山的胶轮马车继续发展。据1953年统计,仅乌衣巷区(现北宅乡)、
李村区、 石老人、九水、沙子口等处,就有胶轮马车556部。胶轮手推车猛增,并开
始使用双轮地排车,这两类人力车辆已成为农村主要运输工具。到70年代又大量使用
小型独轮翻斗车,为短距离搬运工具。
1957年, 仙家寨、流亭群力社购置1部6轮3吨汽车,开崂山县民间运输使用汽车
之始。嗣后,汽车数量与日俱增,胶轮马车亦随之被淘汰。至1987年,全县各种类型
货运汽车已达2233辆, 大、中、小型拖拉机3653台,兽力车249辆,胶轮地排车2337
辆。
三、运输量
清朝时期,因朝廷腐败,无力开发。德、日侵占时期,随着青岛市区的建设,物
资需要量急剧增加, 客观上刺激了崂山运输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3、40年代,由于
双轮马车的出现和自然资源的逐步开发,公路运输的经营范围由清时的即墨、胶县两
地已扩大到胶东一带,经营的项目由少量的粮食、油料、木材、柴草等转上了较多的
农副产品和少许工业品。
解放后, 崂山的公路货物运输迅猛增长。1949年,崂山地区货运量19.1万吨、
148.9万吨公里, 到1957年底上升到43.6万吨、505万吨公里,8年间分别提高2.6
倍和2.4倍。1958年后,崂山的货运业开始向机械化发展。到1979年,年货运量已接
近300万吨、4000万吨公里。到1987年,全县完成货运量876.6万吨、17352万吨公里。
随着货运量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客观需要,货运种类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即
由原来的农副业产品为主变为以工业产品盐及矿物性建材为主。 从1979年以来的8年
间,仅盐、矿物建材的运输量就占了总运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