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纺织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236&run=13

清同治癸酉(1873年)版《即墨县志》即有“棉布”生产的记载。时,民间以木
纺车、木机纺线织“腰机布”,农家女子8、9岁始学,14、5岁就织,一般在秋收后,
以自种棉自纺、 自织为主,日可织成1枚(宽1.2尺,长24尺),快手日织1.5枚上
下,产品多自用,少量到市集销售。
1898~1921年,德、日纺织品充斥市场,土木机逐渐淘汰。1922年后崂山地区陆
续出现脚踏木织机织布业。1938年后,南寨、李家村、小庄私营铁木结构织布机所织
白布可与机织白布媲美。到40年代中期淘汰。
1949年解放到1953年, 惜福镇南寨村以3台织布机采取入股形式组成纺织行业中
第一个生产互助组,年产蚊帐布108000尺、围巾7920条,产值2.916万元。1955年转
为初级生产合作社,拥有织机12台,从业26人,年产白布54000尺,产值3.24万元。
1958年改为南寨织布厂,有织机15台。1963年由上海购置铁机10台,产品纳入国家计
划。1966~1971年,青岛纺织品站先后在惜福镇公社的小庄、夏庄公社的石沟、李村
公社的苏家、 中韩公社的浮山后、中韩,城阳公社的城阳组建6个纺织厂,共置纺织
机190台,从业495人,主产包装、平纹、手帕、蚊帐布及毛巾等,1971年产值465.8
万元。
1976年,青岛市大型纺织厂淘汰更新纺织机械,有计划地向崂山辐射纺织生产项
目,先后帮助建起李村一纺和二纺、中韩织布二厂、上马针织厂和纺织厂、棘洪滩织
布厂、红岛织布厂、河套捻线厂、夏庄织毯厂、赵哥庄织布厂、惜福镇公社麻纺厂等
11个纺织厂, 共投资3108万元,产品结构由蚊帐布、方格布、白布3种发展为棉纱、
棉毯、捻线、麻纱、麻袋等十几个品种,初步改变并丰富了纺织业的产品结构,开始
列入国家计划,开阔了供销渠道。1980年,全县纺织厂发展到38处,从业5111人,产
值3213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2%。
1985年,全县有乡镇办纺织厂41个,其中村办厂22个;拥有织机1800台,4.1万
纱锭,建筑面积131455平方米;从业10106人,其中村办厂2451人;总产值7795万元,
其中村办厂1164万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9.5%。产品依次是6支、10支、21支、
32支6种不同规格的棉纱及平布、 包装布、帆布、蚊帐布、花呢、绝缘布、毛巾、毛
巾被、 针织服装、捻线、木纱团、棉毯、麻线、麻袋等。1987年有厂家504个,职工
17840人; 产值16143万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8.2%,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二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