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所有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214&run=13

一、私营工业
1949年解放前,崂山地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40年代中期有个体手工业户约70家,
主要从事榨油、酿造、食品、皮件、制笔、服装、鞋帽、硫磺、砖瓦、土陶、烘炉等
业,多独资经营,少数合股集资经营,大都本小利薄,惨淡经营。崂山境内个体手工
业,最早创办于1928年(公聚合油坊,合资经营,雇工10余人。1935年改称源昌号,
兼营榨油、酿造。1937年停业)。40年代初,因日寇侵略,域内工业纷纷破产。1949
年解放前夕,私营手工业已所剩无几,仅有榨油业2家、酿造业5家、修车业18家、食
品业4家。
解放后的1952年, 人民政府积极扶持手工业的复兴与发展, 私营手工业发展到
200处,从业750人,其中个体手工业150处,从业350人,手工业工场(作坊)50处,
从业400人。
1953年,崂山办事处贯彻手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和“自愿”原则,开始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崂山地区手工业发
展为673处,为解放初期的3.37倍;从业2740人,为解放初期的3.65倍。
1956年, 崂山郊区的食品、印染、磨粉、糕点、制棉等5个私营行业分别纳入商
业、粮食部门,轧纸、棉织、土法造纸等3个行业被淘汰。全区共有手工业630处,从
业2637人, 兼营手工业1929处,从业3180人,共组成生产合作社5处、供销生产合作
社3处、合作生产组28处。同年6月,除因个别行业户数太少或无证经营者外,全区手
工业者都加入合作组织(私资入股) 。时,仅剩个体手工业54户,占手工业总数的2
.93%,从业人数59名,占从业总人数的1.04%,其中铁、银匠4人,修理业37人,
化工业2人,窑业2人,缝纫业11人,其他行业3人。
二、集体工业
1956年末,崂山郊区基本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手工业生
产合作化。此间,文裕堂毛笔店、三兴栈点心铺、义聚合、东源成磨坊、新太车行等
手工业工场均实行公私合营,分别并入李村生产消费合作社、崂山糕点厂及粮食局粮
油加工厂。时,全区有手工业合作组织17处,其中生产合作社10处、生产合作组7处。
1957年, 手工业合作组织始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全区转为合作工厂的17家。
1958年再并转为集体企业7家, 计有崂山花边厂、崂山新式农具汽车修配厂、崂山锻
铁厂、崂山木器制造厂、崂山靴鞋被服厂、崂山轴承制造厂、崂山建筑工程队,共有
职工2839人。
1961年,崂山郊区手工业管理局辖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1家,占所有工业企业的73
.30%,共有职工884人。
这些厂家是: 崂山农业机械修配厂,职工166人;城阳修配厂,职工69人;棘洪
滩锻铁厂,职工27人;崂山车辆修配厂,职工69人;崂山木器制造厂,职工53人;城
阳靴鞋被服厂,职工76人;崂山靴鞋被服厂,职工206人;崂山花边厂,职工130人;
崂山制革厂,职工11人;崂山修配服务部,职工57人;城阳修配服务部,职工16人。
1962年2月对工业企业的组织规模进行调整,把11处合作工厂改组为5处合作工厂、
11处生产合作社、7处生产合作组,其性质仍属集体所有制。
1963年, 全县合作性质的工厂有崂山机械修配厂、西城汇及黄埠窑厂等5处,有
木器生产合作社、靴鞋生产合作社、被服生产合作社、制革生产合作社、车辆修配生
产合作社、第一、第二、第三农具生产合作社、修缮生产合作社、修表、刻字生产合
作社10家, 有铁器修理、自行车修理、木器修理及修鞋、火补、马掌、钟表等7个生
产合作组。
1966年12月,县手工业生产管理局辖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0家,职工1840人。
1976年,崂山县工业局辖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7家,职工3410人。
是年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 崂山县拖拉机厂,职工466人;崂山县电机厂,职
工307人;崂山县机械厂,职工200人;崂山县木器厂,职工152人;崂山县脱谷机厂,
职工314人; 崂山县汽化器厂,职工301人;崂山县靴鞋被服厂,职工233人;崂山县
粉丝加工厂, 职工103人;崂山县纺织厂,职工240人;崂山县花边厂,职工209人;
崂山县搪瓷厂,职工75人;崂山县汽车配件厂,职工345人;崂山县水泥厂,职工162
人; 崂山县第一砖瓦厂,职工116人;崂山县工艺美术厂,职工35人;崂山县建筑工
程队,职工116人;崂山县仪表厂,职工36人。
1985年,崂山县经济委员会所属集体所有制工厂19家,占经委系统工业企
业总数的72%,共有职工5995人。
青岛崂山拖拉机厂 915人 青岛崂山花边厂 344

崂山电炉厂 38人 崂山纺织厂 459

青岛汽车传动轴厂 505人 青岛服装十一厂 464

青岛第三电机厂 408人 青岛皮鞋八厂 92

青岛脱粒机厂 311人 青岛木器八厂 188

青岛风机厂 431人 青岛搪瓷厂 348

青岛化油器厂 366人 青岛火柴分厂 129

崂山仪表厂 62人 青岛崂山工艺美术厂 174

青岛变压器厂 578人 崂山水泥厂 339

青岛崂山啤酒厂 350人
1987年集体所有制工厂有21家,职工总数10552人。
三、国营工业
建国初期,国有制工业仅崂山造船厂1家。
1958年,国营工业增至6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6%,职工1721人,占65.10%。
1959年1~10月, 为便于企业管理有利生产发展,将崂山炼铁厂、第二冶炼厂并
为1家, 改称国营崂山炼铁厂,后炼铁厂又与新式农具汽车修配厂合并,称崂山郊区
机械厂。郊区商业局属菌肥厂、水泥厂与郊区工业局化验室及青岛盐务局移交崂山的
女姑化工厂合并为崂山郊区化工厂,将耐火器材厂并入瓷管水泥厂。
1962年,崂山县贯彻《国营企业工作条例》(即“工业70条”),对工业企业结
构和所有制性质进行了调整。时,除崂山修船厂移交青岛市水产局外,余都撤销或仍
改为集体性质。
1970~1971年,崂山农机修造厂、崂山海藻胶厂、崂山化肥厂、崂山印刷厂晋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共有职工2627人。
70年代中期,崂山县工业主管部门从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入手,对国营工业进行
恢复、充实、调整工作,相继发展了化工、钢铁、印染等工业。到1980年,县属国营
工业发展至6家,有职工1452人。
1978年,崂山县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发展国民经济和“调整、改
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营工业有所发展。到1985年,全县有国营工业企业7家,
占县属工业总数的30.40%,职工22012人,占职工总数的32.2%。1980年有12家。
1987年仍为12家(唯厂名有变化)。
附:崂山县境内省、市属工业
1949年解放后,山东省和青岛市在崂山境内先后组建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
等工业企业,主要的有18个厂家,其中省属3家、市属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