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露地、保护地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81&run=13

一、露地种植
60年代前,崂山地区蔬菜生产一般采用露地种植形式。春季菜大部集中于惜福镇、
夏庄、沙子口一带。夏秋季菜一般集中在流亭、城阳、李村、中韩等地。种植形式以
垄、畦为主。1964年逐渐改为半起垄或短畦种植。1987年露地种植面积为2.05万亩。
二、保护地种植
风障始用于清末。1898年德、日相继侵占胶澳后,崂山地区已广为推广,多用于
深秋初春韭菜、菠菜等风障防霜冻。
1955年由北京引进阳畦保护种植技术,先在高家台、错埠岭、李家下庄等村试点,
成功后逐步推广于全区,城阳、流亭、仙家寨、高家台、夏家庄、赵村等地多用于韭
菜、黄瓜、西红柿、芹菜保护生产。
土温室保护种植技术是1954年由北京引进的,开始在湛山村、吴家村、中韩及北
后楼等村同时试行,方法是先筑土围墙,草盖顶,用于冬季种菜,室内生煤炉保温,
先以栽韭菜、卷心菜及西红柿、黄瓜为主,后逐渐改进为加玻璃封屋顶,撤炉,继之
又发展为造价较贵的金属结构玻璃温室。70年代逐渐为塑膜覆盖替代。
1973年由北京引用塑料大棚保护种植新技术,首试于西流庄、楼山、吴家村、流
亭、夏庄、城阳,主要用于黄瓜、西红柿、芸豆、芹菜、韭菜等保护性生产。
1年4作大棚护栽技术。1984年,城阳、流亭大棚种植,第一茬种耐寒性实梗芹菜、
葱、苔菜、菠菜等。第二茬以抗低温、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为宜,如长春、本溪的密
刺黄瓜, 本地叶儿三黄瓜,青岛早红,青番3号,72—69西红柿,上海茄门椒,女姑
大椒等。 第三茬种植生长期短抗高温的“张塘”和“之豇—2”豆角、上海“双抗”
油菜、桃林架芸豆等。延迟蔬菜品种,宜种苗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的黄瓜,如津研
黄瓜(除6号)、“津437”、叶儿三等。第四茬同第二茬要求品种有别,不重茬。塑
料大棚多茬种植技术研究,分别获省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1976年以后,城阳、流亭、古镇、宅子头、洼里、高家台、仙家寨等村引用塑膜
大棚种植, 创造了黄瓜生长的小气候,一般3月上旬定植,4月上旬始收,7月上中旬
收获结束,亩产万斤以上。80年代高产棚达1.5万斤,亩产价值一季在3000元上下。
1978年前后, 夏庄公社曹村、郝家营、古镇等村始用塑膜大棚栽培西红柿,3月
中旬定植, 4月下旬收获,较露地种植提前50天左右,亩产5000斤上下,一季产值约
3000元。
崂山县1973~1987年蔬菜塑膜大棚保护生产情况:1973年全县有30亩,1974年27
亩, 1975年27亩, 1976年38亩,1977年79亩,1978年108.7亩,1980年301.4亩,
1983年2000亩,1984年3000亩,1987年猛增至4100亩。
地膜覆盖保护栽培技术是1980年由山东省地膜会议学习引入的,初试于流亭、高
家台科技队,1985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应用。
1983年,县内菜区有各种类型的保护面积12930亩,占常年菜田生产面积的42.4
%, 保护地生产的黄瓜、韭菜、西红柿等鲜菜年供市量1亿多斤。崂山县为冬、春、
深秋供应青岛市鲜菜的主要基地。1987年崂山县塑膜大、中、小棚、地膜覆盖等形式
的保护菜面积突破2万亩大关,是山东省商品菜田大棚占有比重较大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