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70&run=13

渔民在春汛期将所捕部分鳓鱼(白鳞鱼)、鲅、鲐等鱼剖腹腌制,晾干后,到渔
淡时节上市出售,崂山多直叫干鳓鱼为鲞鱼。
解放后,渔业生产合作社及水产供销部门相继成立,后水产品加工业逐渐发展,
加工品种有盐制鳓鱼、鲅鱼、鲐鱼、鲨鱼、墨鱼、青鱼、虾米、虾皮、海蜇、海螺、
蛤蜊、面条鱼、海带等。沙子口一带以加工鳓、鲅、墨、面条鱼、虾米、海带为主,
王哥庄一带加工鳓、鲅、海蜇、海带为主,红岛一带加工海螺、蛤蜊、青板鱼、对虾
为主。
鳓、鲅、鲐多剖腹去脏加盐入池腌制;鲨鱼多切条或直接加盐,腌制鱼干;墨鱼、
青板鱼加盐或不加,成干后无盐者叫“甜晒”;虾米,将立虾煮熟,加盐或不加,晒
干去皮即成,无盐者叫甜晒虾米;蛤蜊、海螺、牡蛎加水煮熟放盐(或不放)剥肉晒
干;海蜇皮,将鲜货加白矾,矾成后加盐入缸贮存;海带,鲜货加盐晒干为盐干海带,
无盐者称淡干海带。
解放前, 水产品加工腌制品多用陶、 瓷缸。解放后到1953年即拥有加工水泥池
109个、 腌制大缸61个,总容量达604吨。1963年,全县腌制鱼池容量发展到656立方
米,其中沙子口水产供销站133立方米、西大洋水产供销站133立方米、港东水产供销
站296立方米, 总容量达524吨。1985年,全县水产供销站共有腌鱼池748立方米,总
容量850吨。1986~1987年,渔民自由加工自行销售,个体户鱼池96立方米。
历年加工量: 1959年为36.2吨。1969年为1870.5吨。1979年为2213.9吨,创
最高加工纪录。1984年体制改革之后,渔民自行加工,国家不再控制加工数。1985年
全县加工总数降至56.85吨,绝大部分产品鲜销或冷藏备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