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洋捕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53&run=13

崂山县三面临海,海岸线长,东有崂山湾,南有沙子口湾,西濒胶州湾。近、远
海域,藻类繁茂,生物链丰富,是鱼虾类的极好索饵区、产卵场。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沙子口、登窑、女姑口为域内主要渔港。当时以
木帆船、网捕为主,女姑口有木船370余只,阴岛有120余只,多在近海作业,所捕有
青鱼、乌鱼、丁鱼、白鱼、带鱼、花鱼、蛤、贝、蛎、蟹等。
德国侵占胶澳期间,崂山地区渔业仍以地方捕捞为主,域内尚无官方捕捞设施,
捕捞业仍在近海范围。
民国3年(1914年) ,日本驱逐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后,使用机轮捕捞,由其经
营渔轮40艘,胶州湾、沙子口等海湾、海口均受其控制,捕捞范围由近海逐渐伸展至
渤海、乳山等海域。民国11~26年(1922~1937年)间,捕捞工具、数量及范围与第
一次日占时期相比,无大变化。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崂山地区渔民多用自制小木船
或木筏捕捞,无机动渔船,捕捞量少,销售价格低,加之受日本侵略军滋扰,与1936
年比人减一半、 船减1/4。1945年8月,国民党接收青岛,直至解放前夕,崂山海洋
捕捞业仍无新发展,仅能维持原状。
1949年,崂山地区解放后,海洋捕捞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年底渔船由1000
只左右增至1809只, 网具增至30500条,海洋捕捞总量增至4254吨。到1985年底,各
种船只达4077只, 是1949年的2.3倍, 其中机动渔船发展到1834只; 海洋捕捞量
32728吨, 是1949年的7.7倍;捕捞范围由中、近海域逐渐伸至舟山、长江口等远海
渔场。 1986年新辟沙丁鱼渔场,年产200吨。1987年鲳鱼渔场从吕泗、大沙延伸至长
江口以东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