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贮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48&run=13

一、梨
上臧一带, 果农9月下旬于院内干燥处挖深1尺、宽3~3.5尺的土沟,垫10厘米
厚的干沙,沙上铺双株厚高粱秸,后将精选梨作金字塔状堆其上,高至70厘米时,用
一梨封顶, 白天加盖苇席,晚敞开放露,每5天倒选1次,连选3遍,遇霜冻,在席上
加苫, 大雪不掀,12月上旬售完,经济效益很高。源头村果农于梨园干燥处3~3.6
平方尺范围内压沙,上置高梁秸,两侧档木棍,堆梨于内,存放月内仅损耗20%。源
头、上臧等村于室内干燥处挖深5~6尺、长宽4~3尺,坑壁打坚滑的土坑,将果实及
干草交互装入后,覆麦秸草贮藏。沙子口等村果农在温差不大的闲屋内,将果与干草
掺合装缸,由10月下旬可存至翌年1月下旬,损耗约25%。
二、山楂
科埠等村果农备口径72厘米、高80厘米泥缸,缸底、壁分别垫高梁秸,中间插秸
把利通气, 装精选山楂,覆盖防尘,置于闲屋,温度保持0℃左右为宜,春节后售价
较高。
三、苹果
傅家埠、少山村、李村等地多将苹果装筐,覆以干草,置闲屋或地窖内,使之透
风,保存温度4℃左右,并注意鼠害。红星、金帅等可保存到翌年3月份,国光苹果保
存时间可延长到4~5月份。
第四节加工
崂山地区解放前,果品生产虽数量可观,但无果品加工业,除少数果农用山楂制
作糖葫芦零星销售,或将生柿脱涩销售外,果品很少加工成商品销售。解放后,果品
大量销往城市,除部分葡萄用以酿酒,少量苹果、梨、桃制作罐头之外,其余大部随
时销鲜,因而往往造成早鲜果品价格昂贵、旺期贬值等比例失调现象。
一、青岛园艺罐头加工厂
青岛园艺罐头加工厂1974年建,投资80万元,年产桃子、窝窝梨、山楂等果品罐
头1200吨,其中每年由当地收购经常滞销的窝梨400~800吨,基本解决了上臧、下河
等果树专业村历年卖梨难的问题,所制商品梨罐头很受广西、福建等省消费者的欢迎。
到1985年,历年平均盈利30~40万元。
二、流亭镇崂山罐头食品厂
流亭镇崂山罐头食品厂70年代建成,原为肉类加工厂。1985年转为水果罐头加工,
设计年产1000吨。1986年加工山楂、葡萄、梨等水果罐头390吨。
三、夏庄源头罐头水果加工厂
夏庄源头罐头水果加工厂于1985年投资30万元,由荣成县罐头厂帮助建成,设计
年产1000吨。1985~1986年因管理不善,原材料涨价,仅试产梨、杏、桃、葡萄、山
楂等水果罐头15吨。
四、柿子脱涩
解放前,崂山果农对柿属中的金瓶、托柿、盖柿均以瓷缸温水脱涩,密覆16小时
后出缸,但因水温掌握无度,往往造成柿子变质。
1957年对金瓶柿用58℃水浸10或12小时的一次脱涩法,效果较好;对托柿采用两
次脱涩法,第一次入缸水温58℃,第二遍56℃各浸5~9小时,色黄而带青的柿子再延
长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