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产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46&run=13

崂山地区果树1934年有19.44万株, 年产4040万斤。1936年有50.3万株,年产
1879.4万斤,其中苹果10万株、21.4万斤,梨15万株、1300万斤,桃12万株、81.
4万斤,葡萄12万株、129.6万斤,杏5万株、183万斤,樱桃1万株、8.5万斤,山楂
1.1万株、4万斤,李0.2万株、2万斤,枣0.5万株、9万斤,枣0.5万株、9万斤,
柿0.5万株、30.5万斤,为水果生产的初盛期。
1938年, 李村农事试验场调查统计:“全区有水果40.5万株,年产2550万斤,
其中梨树15万株,年产15万斤。”1940年前后,日、伪滥伐果树。1948~1949年,崂
山地区解放前夕,果品年产量1164万斤,仅抵1934年的25%。登瀛的梨树荡然无存,
夏庄一带葡萄也所剩寥寥,果品生产遭受一次巨大浩劫。1949年崂山解放后,果树增
到65万株,比1936年增加29.2%,但产量却降到1164万斤,为1936年的61.9%,是
水果生产的低潮期。
1957年农业合作化之后, 果树达到215万株,是1949年的3.4倍,产量达到2485
万斤,是1949年的2.14倍,为崂山郊区水果生产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
1958年后, 果树生产受“左” 的路线影响。 1962年水果产量降到800万斤,是
1957年的32.2%。 后经调整、充实,到1972年水果产量回升极大,已达5032万斤、
157万株。 但因“文化大革命”深入“斗私批修”,大量私有杂果被当作“资本主义
尾巴” 砍掉,1975年株数降至154万株,与1957年相比下降6万株。1976年果园面积6
.36万亩,年产3590万斤。1984年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果品生产出现了历史
上新的高峰。 1987年水果面积达7.97万亩,产量达4454万斤,仅次于1972年,分别
为1946年的2.7倍和3.8倍,是崂山果树生产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崂山地区干果产量升降不一, 其中板栗:1951年1.8万株,1966年20.6万株,
1975年66万株、 9万斤,1981年2.6万斤,1982年4.6万斤,1983年5900亩、8.8万
斤, 1984年9.6万斤,1985年6000亩、6万株、9.04万斤,1986年13.5万斤,1987
年10.6万斤;花椒:1980年7.8万株、0.453万斤,1983年33亩、0.54万斤,1985
年33亩、 0.68万斤,1986年0.524万斤,1987年1.743万斤;核桃:1983年22亩、
473斤,1985年22亩、260斤,1986年160斤,1987年600斤;银杏:1985~1987年1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