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43&run=13

一、繁殖
苹果:解放前果农用崂山柰子根蘖嫁接苹果,解放后用以嫁接半矮化品种。1949
年后由东北引进“山定子”,由淄博和怀莱引进海棠播种培育砧木,用以接嫁五龙红、
锦丽、新红星等短枝型品种,产丰质优,可供庭院单株或大田连片栽培。
1980年, 傅家埠等重点果树队为加快砧木繁殖,2月份用塑棚播种良砧或提前移
栽,6月份可嫁接良种,成苗期较往常缩短1~2年。
梨、桃、杏、李:解放前果农用野生杜梨作砧嫁接优良梨种,解放后引用东北杜
梨作砧木。桃、杏、李3种果树都用毛桃、实生桃、实生杏苗作砧木。
山楂:解放前原以山楂红作砧木嫁接。解放后自1980年开始,利用山楂红鲜子繁
殖砧苗,先将子洗净,水浸后揩干曝晒1~2小时,再重复冲洗曝晒几次,直至子壳裂
开, 经过沙积,次春播种,育砧期提前1年。80年代初个体户连片育苗,1987年用以
嫁接的山楂大部结果。
樱桃:解放前当地人习惯用根蘖苗分株栽培繁殖。80年代北宅乡华阳村利用中国
小樱桃、狗奶子的发育枝截段扦插繁殖,效果很好。下葛场果农将中国小樱桃或狗奶
子果实取子洗净,经过沙积,次春播种,当年可嫁接成苗。
葡萄:利用修剪充实的枝蔓,于4月份截段扦插,或于3月份集中在火炕上催根后
扦插,当年成苗。
二、嫁接
幼树嫁接:苹果、梨、桃、杏、李、柿、山楂、枣等果树,须经野生或实生砧木
嫁接繁殖, 嫁接期在春、夏、秋3季均宜。解放前以劈接、贴芽接为主。解放后于60
年代末淘汰。80年代后普遍采用夏、秋贴芽接,用带木质的削芽镶于同大小厚薄削面
的砧苗上,加无毒塑膜绑缚。夏接,必须在接芽上下保存适量功能叶,成活萌动后再
剪掉,当年成苗;秋接的,在次年春萌动前剪掉,秋成苗。1985~1987年春、夏、秋
3季, 果农在苹果、梨、桃、杏、李等较粗砧苗上采用切腹和单芽切腹接的方法,简
而易行,取代了过去的劈接和切接法。
成年树改接:80年代引进东北多头高接经验,上臧村果农在不同粗细梨树枝上采
用皮下接、皮下腹接、切腹接、切接、扎接、搭接等方法,将窝窝梨改换长把、雪花
等良种梨,泥封塑料薄膜结扎后,成活率高达95%,接后注意肥水,防止多果及高接
病。此法也适用于苹果、桃树,但对桃树必须在接合后先泥封再塑绑。
三、栽植
解放前,崂山地区果树以分散栽培为主,栽培多在春季芽前期挖小穴定植,较疏。
80年代以大片栽培为主,栽培期改为芽前萌动期,或8~9月带叶期,挖大穴,开深沟,
填搅拌粪土作基肥,定植后回填新土浇透水,20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成活率高。
柰子接的普通型苹果及花红,每亩栽培31~50株。山定子接的普通型苹果、花红,
亩栽30株。 80年代,果农用山定子接的五龙红和新红星等短枝型苹果,亩栽80~150
株。 沙子口镇董家埠海棠砧嫁接的五龙红、金矮生,株距2.5米、行距3米,亩栽86
株,4年生始有收获。傅家埠M↓2半矮化自根砧锦丽苹果苗,株距1.5米,行距2米,
亩栽222株,4年生首创亩产4000斤高产纪录。
用毛杜梨接的普通型中国梨,亩栽10~20株;所接的西洋梨,亩栽30~50株。乔
砧桃30~80株。用君迁子接的柿子,亩栽20~30株。实生杏接的杏子,亩栽20~30株。
小棚架玫瑰香、龙眼葡萄,解放前每亩栽30~40株(折市亩)。80年代巨峰葡萄
大小棚架亩栽100株左右,单篱壁式亩栽200余株,庭院栽植株距1.6米,行距4~6米,
亩栽100株左右。
草莓过去露地栽培每亩3000~5000株。80年代中期采用塑膜覆盖栽培的新方法,
亩栽5000~9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