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主要疫病及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18&run=13

解放前,畜疫病多由民间兽医治疗。1953年,崂山郊区农业技术指导站成立后,
分管畜、禽疫病防治工作。1956年转归郊区畜牧兽医站防治。
域内畜禽疫病已发现的传染病有口蹄疫、炭疽、猪瘟、水泡病、布氏杆菌病、结
核病、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霉形体肺炎、牛流感、鼻疽、鸡新城疫、禽霍乱、
鸡马立克氏病、雏白痢、兔病毒性败血症、猪副伤寒、仔猪水肿病、仔猪白痢、鸡伤
寒、猪喘气病、猪链球菌以及畜禽寄生虫病,其中危害较大的有猪瘟、鸡新城疫、猪
丹毒、猪喘气病、鸡伤寒、鸡马立克氏病等。
1952年开始猪丹毒防疫。1953年实行猪丹毒、猪疫并防。每年春、秋两次集中防
疫,长年坚持集市防疫。每年春季对牛、羊进行炭疽预防,马、骡破伤风预防。
猪喘气病于1958年传入县内。1966年蔓延全境,畜牧公司猪场因染该病被迫整群
淘汰。后经防治,到1970年得到控制。
1963年是域内畜禽疫病较重的年份。 猪瘟发病1327头, 全部死亡;猪丹毒发病
1648头,死亡340头;鸡新城疫发病35670只,死亡35100只。
1963年贯彻县人民委员会(63)崂农字第82号《有关马鼻疽管理规定》,将阴岛
公社东大洋、邵哥庄两个大队定为马鼻疽管理区,坚决扑杀其开放性的阳性病畜,对
一般阳性反映马送管理区内管理使役。业务部门共杀灭开发性阳性疫马6头。
1974~1978年连续5年间,防疫单位对羊进行口服猪型2号苗防疫。同期共免疫羊
15990只。
每年秋季进行社会药物预防,防疫密度50~70%。
1977年秋季开始,崂山县对1975年1月~1977年6月期间内的家畜疫病进行了全面
普查。
1954年,青岛市被划为布氏杆菌病疫区,后每年春季对奶牛进行布病、结核病检
疫, 对羊进行布病检疫。经检疫奶牛15662头、奶山羊10266只,处理阳性反映牛258
头、羊20只。1967年开始对集体养鸡场的鸡检疫。80年代开始对专业户群体鸡检疫。
50年代中期,每年春对牛、羊、猪等牲畜进行口蹄疫检疫,检出的疫畜,采取隔
离治疗或杀灭措施。
崂山县兽医机构对牲畜便泌剖腹、肠管切开、马驴骨盆歪曲剖腹、碎粪术、摘取
结石术及羊瘤胃积食治疗等历来都比较成功。
1970年采用新针疗法治家畜腰腿病。1972年用电针疗法及捶结术治骡、马便秘。
1974年施行大家畜直肠剖腹缝合术。1976年,各公社兽医站采取牲畜防疫、阉割、治
疗、死亡扶持、大牲畜配种等五保措施,年底有12处公社、36个大队的1190头大牲畜、
10287头猪参与“合作医疗”。1977年发展到13处公社、402个大队的7091头大牲畜、
12万头猪、2500只奶山羊。
1983年, 各公社兽疫站对禽畜实行防疫、治疗、饲养技术三承包,全县设9处兽
医站,承包猪32342头、大牲畜835头、羊1705只,收入25.64万元。1984年改为乡、
镇兽医站, 发展至12处,承包猪19599头、大牲畜479头、羊1131只、禽27169只,收
入45.08万元。
1984年崂山县被定为全国10个布氏杆菌病监测点之一。到1987年仅检出1头病畜,
达到国家规定控制标准。
1985年,全县兽医站承包猪19509头、大牲畜377头、羊918只、禽19950只,收入
7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