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1&rec=30&run=13

黄岛区的海岸,北自徐戈庄村东的大石头北侧始,蜿蜒曲折,经黄岛后湾至黄岛
前湾、小岔湾、薛家岛湾,出胶州湾海口向南,过大仙桥、小仙桥至张屯嘴,再向西
南经石雀湾、三连岛、鱼鸣嘴,向北进入唐岛湾,达黄山止。全长共计102.58公里。
由于受燕山期花岗岩的侵蚀,构成了黄岛区境内特有的剥石地貌。海岸类型大体可分
为稳定型基岩或岩港湾海岸,侵蚀型的基岩港湾海岸,稳定型的砂质平原海岸和侵蚀
型沙质海岸 四种。 稳定型基岩港湾海岸主要包括黄岛前湾、小岔湾、薛家岛湾以及
辛岛、 显浪嘴、竹岔岛周围等海岸 。其特点是岸线曲折陡峭,岬角海湾相间。侵蚀
性基岩港湾海岸 主要在黄岛东侧。 稳定型砂质平原海岸主要在辛安东,岸线比较平
直稳定,没有淤涨、后退的趋势。侵蚀型砂质海岸主要在大石头以北,其特点是由于
受到波浪的侵蚀,砂堤不断遭到破坏,形成砂砾海滩。海蚀崖 区内的海蚀崖主要由
花岗岩组成。虽然也比较陡峻,却并不直立。崖上多有各种海蚀痕迹,如海蚀峰巢、
海蚀裂隙等。崖脚下分布着大量海蚀平台。再有一种由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海蚀崖。
该海蚀崖实际为海积地之前缘。 地层层次清楚是晚更新世以来的堆积物。海蚀平原
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如辛安前河,南辛安河的下游平原。其特征是比较单调低平,甚
至尚未脱盐,从而形成盐碱地,生长一些蒿子类的耐盐植物。但其地层结构却较复杂。
表层尽为海河相加的沙,其下为沼泽相加的淤泥,再下又是河相沙。海滩 主要分为
砾石海滩和沙质海滩两种。砾石海滩多分布在黄岛和竹岔岛周围。由于这里处在波浪
作用的高能区, 海滩坡度较大,且有许多大小陡坎。砾石一般在5—10厘米之间。黄
岛砾石磨圆不甚好,竹岔岛砾石的磨圆较好, 沙质海滩主要分布在徐戈庄东北、黄岛
前湾和薛家岛南海岸。其特点是沙质纯细,滩面宽阔平直,坡度较缓,基本没有沙脊,
可以见到波痕。 如金沙滩,东西跨度3公里,呈月牙形向南展开,已成为天然海水浴
埸。还有银沙滩等,均被划归青岛旅游开发区。个别的含泥沙质海滩还有些浅洼地,
系典型的低能海滩,大都用来发展滩涂养殖。沙嘴 系泥沙沿岸运动形成的一种堆积
体。主要分布在徐戈庄大石头南侧和黄岛西南部。大石头南侧的沙嘴,由中细沙组成,
高出滩面半米左右。黄岛西南角沙嘴组成为粗沙细砾。两处沙嘴现均停止发育,且开
始有少量植物生长。人工海岸 1973年以前,黄岛海岸基本保持历史状态。黄岛西部
开辟为盐田,黄岛与辛安之间,为拦海造田筑有两条人工大坝,仅有薛家岛建有一个
小型码头。黄岛区建置以来,工矿企业和海港日渐增多,大面积的平原岸区被开发为
养虾池。市区亦建筑了各种防潮墙、防坡坝,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工海岸亦
将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