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8&rec=2&run=13

一、“八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略)
二、“九五”及2010年发展任务和目标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济南市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
划纲要的要求,从章丘实际出发,确定“九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
认真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继续坚持“抓住
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全面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农业基础,培植主导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
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快速发展,进行二次创业,经过五年的努力,使人民生活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为一次创业)。再经过十年的努力,把章丘建设
成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兴城市。
(一)“九五”及2010年任务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到“九五”末比1995年实现或
接近翻一番,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4.1%。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年均
增长速度分别为7.1%、14.5%、17.8%,境内财政收入5.5亿元;地方财政收
人3.2亿元,年均递增17.4%,市乡工业利税达到9亿元,年均增长15.8%。出
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7.6%,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九
五” 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亿元,比“八五”累计投资增长
1.6倍。
2、结构调整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1.9:49.5:28.6,2000年调
整为16:50.4:33.6,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产值比例由1995年的5:5调整为4:6。
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95年的48%降低到30%以下,全市城镇
化水平提高到50%左右。
3、技术水平和效益目标。加快技术进步,促进经济整体水平和效益上
一个新台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60%,主要工业经济技
术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初期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有明显
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0%以上。
4、人民生活质量目标。2000年,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向富裕型迈进,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000元, 人均住房面积超过15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
4400元,年均增加498元,农民住房条件有较大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平均
寿命、健康水平等生活质量指标达到九十年代初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社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
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0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高中入学率达到60%以上,
明水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建立较为
完善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保健、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秩
序和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生活安定。
在全面实现“九五”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10年,我市
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将发生显著的变化(略)。
(二)指导方针和遵循的原则(略)
三、区域布局(略)
四、产业规划和发展重点(略)
五、实施措施
(一)强化发展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我市经济虽有了大的发展,但还存在总量不足,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
问题,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抓住发展不放松、不动摇,
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搞活企业、新上项目、提高效
益上,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有效积累,注重嫁接改造,注重科技含量的提
高。抓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是抓大项目,大项目成功率高,
风险性小,而且带动作用强。二是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只有外向型经济大发
展,才能有大批项目引进,才能在技术资金上有大的投入,也才会有大发展。
三是以兼并联合手段,发展规模经济。四是选好人才,用好干部,特别是厂
长(经理)人才,落实责任,保证项目成功和企业的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要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为目标,坚
持“调整结构,把握市场,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促进经济发展由速度数
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搞好重点工程和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膨胀区域生产规模。工业要重点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
力强的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实行集约投入,发展企业集团,培植主导产业;
促进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逐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形成基础稳固、主导明显、发展协调的第三产业结构体系。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抓好基础管理,进一步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要
强化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检验、监督和保证体系,加
快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二是抓好经营管理,壮大营销力量,积极开拓市场,
搞好以销促产。三是抓好效益管理,把劳动定额、节能降耗指标层层落实,
搞好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抓好营销清欠,强化扭亏增盈,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
(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这一总体目标,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积极稳妥,协调配套,保
证质量”的原则,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
企业改革,要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
企业制度为基本方向,加大措施,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并按照《公
司法》的要求,逐步规范完善和提高,使企业真正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切实防止资产
流失,确保不断升值。
农村改革要围绕解决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在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
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土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促进
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
率。抓好股份制向农村经济的多方面延伸,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
场。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重点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
险等各项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社会保障统
筹基金制度和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运营、增
值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
国家公务员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
要优化全市对外开放的整体布局。继续认真组织实施“两线一片率先突
破,带动全市整体开放”的发展战略。中部以明水城为中心,以经济技术开
发区和“两线”11个乡镇工业小区为主体,重点开发资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
值的产品;明水开发区建设,要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密集区;
外围以农副产品加工和自然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培植出口基地和出口专厂,
带动整体开放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落实
好各项优惠政策,优化软环境。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起一支素质高、技
术硬的外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外向型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要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充分调动出口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资公司
等多方面积极性,用好优惠政策,壮大自营出口队伍,增强群体出口实力。
同时要积极发展驻外经贸机构和境外企业,组建跨国公司,扩大对外工程承
包和劳务合作,推动章丘经济全方位、大跨度走向世界。
(四)多方筹集资金,支援经济建设(略)
(五)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继续深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
设”的方针,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来。要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
技组织机构,发展厂办和民办科研机构,形成一批研究、开发、生产、销售
紧密结合的研究机构和经济实体。教育事业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内在要求,调
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水平,增加教育
投入,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发
展。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切实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条件,充分发挥
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重用成绩卓著的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
技人员,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章丘工作,要在全社会形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
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
能,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经营、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
持经济总量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手段。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新形势下,政府调控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继续强化计划、财政、
税收、物价、金融等部门的调节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建立
协调机构,在重大问题上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出主意,拟政策,搞平衡,建
市场,抓项目,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研究配套政策,
安排重点项目,搞好对经济的预测、监测,强化资金管理和税收征管,及时
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达到在政策措施、重大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
的协调一致。要重视山区和滩区的建设,制订优惠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加
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综合运用经
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法律法规保障经济建设的作用,健
全经济法律体系,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规范经营行为,使经济发
展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权威性,
在尊重和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行政手段对经济的干预,着眼长
远和全局,因势利导,促进发展。通过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做好各项计划的
安排落实,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调控管理,搞好大项目的考察、论证、
审批。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把资金用到发展经济重点项目上,解决经济建
设中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