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8&rec=15&run=13

1996~2000年,全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努力开拓市场,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团结拼搏,务实开拓,整个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保持了快速、 平稳的健康发展。1997年顺利通过了省
“小康”县(市)验收,并被确定为全省8个现代化农业试点县之一。
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1亿元, 是1995年的2倍; 地方财政收入4.75
亿元,是1995年的3.3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3453元,实际比1995年增加878元。
这5年是章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之一。
农业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5年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万项。
世行农业贷款二期开发,垛庄水库高效节水灌溉、绣江河治理等一批重点水利
工程开工建设, 初见成效。200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2802公顷,旱涝
保收面积38648公顷, 机耕地面积64240公顷,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2.5平
方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的支撑条件,增加农业的发展后劲。按照生产
产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
“两高一优”农业,农产品基地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保持了农、林、牧、渔
各业的发展。农业连年丰收,1996年粮食总产达到5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7~2000年,在连年遭受干旱的情况下,总产量保持在56万吨左右,棉花总
产量2153吨,油料总量8372吨,比1995年增长32%。在保证粮食总产不减的情
况下,市委、市政府把蔬菜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以章丘
大葱为主导产品的蔬菜生产。 2000年, 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124.4万吨, 是
1995年的2倍。 蔬菜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林业生产发展
平稳。认真贯彻《森林法》,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认真组织实施工程
造林、 山区防护林体系绿化、 济南市市长二号绿化工程。 5年完成造林面积
1.65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13.9%。经济林面积0.24万公顷,五大经济基地已
初具规模, 果品总产量5万吨,比1995年增长63%。畜牧生产发展迅速。存栏
大牲畜24.8万头,肉蛋奶总产量25万户2.7万个,专业村270个,规模饲养量占
60%。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淡水养殖业发展较快,狠抓了
白云湖综合开发, 加快了垛庄水库、 杏林水库的水面利用, 养鱼水面达到
1333.33公顷,鱼产量达6500吨。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5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膨
胀规模,增加总量,提高效益”的工业强市方针,狠抓资产重组,强化企业管
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企业集团化取得新成绩,
全市形成了十大集团牵动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市属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
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市股份合作企业达到6家。镇村企业通过采取公退民
进、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依法破产等措施,累计改制镇村企业1528家。固
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5年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
亿元。“三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共引进引办项目238个,引进资金12.8亿元。
2000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有企业196个。全年完成新口
径工业增加值24.55亿元, 实现利税8.45亿元。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煤炭96万
吨, 水泥105万吨,化肥7万吨,酒8816吨,机制纸1.2万吨,鼓风机7213台,
发电44395万千瓦时。
交通邮电事业迅猛发展, 迈出新步伐。5年来,济青高速公路章丘段建成
通车,济青公路(308国道) 完成拓宽改造,市内绣江路、潘王路、普雪路、
明莱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0公里。拥有交
通运输车辆5113辆(台)。完成客运量303万人次,货运量730万吨。建立完善
了道路客货运输有形交易市场。 通讯事业发展迅速。5年来,扩建邮电总局,
新设3处电话分局,市话增容12万门,2000年,投资2.92亿元,实施“电话市”
工程,全市万户装机率达到61%。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已达23.6万门,电话
机16.5万部。完善了电信“两化一网”工程,提高了通讯能力。
外向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5年累计完成出
口创汇1.35亿美元,利用外资工作步伐加快;累计新批“三资企业”65家,实
际利用外资5866万美元, 是1995年的3.1倍,年均增长14%。对外经济技术协
作进一步加快, 累计兴办海外企业13家。 2000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收购值
1506万美元。
财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
4.75亿元,是1995年的3.3倍。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5年来,新建扩建市场12
处,新增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共有市场132处,其中消费市场120
处,生资市场12处。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完成44亿元, 比1995年增长10%。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市个
体工商业户累计达到5.37万户, 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 注册资金2.09亿元,
民营企业累计达到3182户,从业人员5万人,注册资本3.71亿元。 其中注册资
金10万元以上的个体业户50户; 注册100万元以上的个体业户14户;最高的达
1000万元。产值、营业额过百万的私营企业17户。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
长点。
二、科教兴市深入扎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5年来, 全市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63项,实现科技成果110项,新建厂办
科研所17家。教育事业有了发展,高等人才培训中心一期工程按期建投入使用,
全面实施了校舍改造等六大工程,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普
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超过
省定标准。 计划生育工作出现新局面, 全面完成了济南市下达的各项指标,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7‰以内, 被定为省优质服务试点县(市),在
济南市取得了综合成绩“三连冠”。卫生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市有18个乡镇
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 20个乡镇推行了合作医疗, 被省政府命名为
“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乡镇医院改貌工作取得新进展,医疗水平、
服务质量有了明显进步,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得到加强,文化、体育事业有了
新的发展。 5年来,相继建起了文化中心、李开先纪念馆、李清照纪念馆,群
众文化普及活跃。1996年11月8日, 成功承办了山东省第一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开幕式,1998年11月承办了山东省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在章丘市的演出任务。
坚持了每年一度的百脉灯会等各种书画展,完成了西河遗址树碑立志等工作。
其中西河遗址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
建起了8800平方米广播电视中心, 章丘市电台、电视台播出时间由建台时的3
小时增加到51小时, 全市广播电视由过去单一功能发展到目前广播电视、 数
据信息、 语言通信三网合一,电视、电脑、电话三位一体的宣传网络。2000
年,全市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入网户达10.5万户,累计架设
光缆1008公里,电缆870公里;有25个频道播出电视节目。旅游事业有了发展。
1998年成立了旅游局,制定了旅游规划,以明水泉水资源开发为龙头,以龙山
文化遗址、白云湖等景点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接待能力和服务
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三、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5年来, 按照区净、灯亮、地绿、路畅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和管
理水平。清照园、荷花公园、荷花广场、西外环、东外环、市医院门诊楼、文
化中心等几项投资较大的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济青路、汇泉路西段和东段贯通、
眼明泉大桥、生活垃圾场及明水热电厂东线供热管网工程和琅沟电厂西线供热
管网工程顺利建成。开通了市内七条线路公交车,结束了城区无公交车的历史。
城区的美化、 绿化得到了重视和加强,投资600万元的绿地工程目前已经建成
西外环绿化、文叔苑绿地、山泉路绿地、立交桥绿地,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
米。市区集中供热面积达81.7万平方米,全年液化气供应总量达2684吨,用气
户达3万余户。城区日供水能力达7万吨。城区防洪六大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市区3家水泥厂的治理和关停搬迁工作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取得新进
展。眼明泉、明珠等住宅小区建设进展良好,辛庄小区旧城改造工程已经铺开。
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已基本结束,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进一步
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0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85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3元,分别比
1995年增长12.6%和11.2%。 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每百户农民拥有自行
车188辆,摩托车88辆,彩电80台,洗衣机43台,电风扇178台,电冰箱30台。
空调机、微机等一些高档用品走进了部分富裕家庭。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5年来, 全市认真实施“三五”普法规划,巩固和发展了依法治理的先进
成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了严打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发案
率明显下降。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制观念,自觉维护
了全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连续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市),全国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称号。政府各级各部门注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促进了全市“两个文
明”建设。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增
幅减缓的矛盾日渐突出;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重点项
目未能按期建设和投产达效;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
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效益不理想,规模企业、各名牌产品有
待进一步发展和开发; 三是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经贸工作困难加
大, 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差距较大; 四是“科技兴市”战略落实不够有力,
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步伐不够快,实现科技成果偏少;五是城镇待业压力大,下
岗职工再就业矛盾突出。对于以上问题,在今后工作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