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华明水泥有限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4&rec=67&run=13

【概况】 章丘市华明水泥有限公司前身为章丘市水泥厂,始建于1965年8月,
现隶属山东华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完成了公司制改造。至2002年底,公
司下设三个厂区。总厂位于官庄乡驻地,济王公路南500米处,厂区占地22万平方米;
明水分厂位于明水双山大街35号,厂区占地17.6万平方米;曹范分厂系原济南双凤水
泥厂,厂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员工979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8名。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1.5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100万吨,其中旋窑水泥生产线60万吨,立窑
水泥生产线40万吨。产品为“绣泉”牌普通硅酸盐水泥42.5 #和32.5R#、复合硅酸
盐水泥32.5 #。主要生产设备有φ3.2×52m回转窑1台,φ3×11m机立窑2台,φ3×
10 m机立窑2台, φ3.2×10 m中卸烘干生料磨1台, φ2.2×7m生料磨4台,φ2.6×
13m、φ2.2× 7.5m水泥磨各1台,φ2.2×7m水泥磨4台,φ2.2×5.8m风扫煤磨1台,
往复推动篦冷机 1台, φ2.2×14 m烘干机3台,φ1.5×12 m、φ1.2×10 m烘干机
各1台。 旋窑生产线具有较先进的工艺和检测设备,中控室为集散控制形式,其技术
装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生产沿革】 石料生产阶段 1965年8月,根据章丘县委章发[1965] 第100号
文件精神, 章丘县财政局拨款5万元,组建“章丘县石料厂”,隶属章丘县工业办公
室,为全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服务。主要产品为乱石,副产品为石子及石灰。生
产的乱石,由1966年的3748立方米发展到1969年的31186立方米。
水泥产品试产 1969年下半年,石料销量逐渐减少,造成严重积压。石灰石资源
广、 供应方便,为摆脱石料厂的困境,决定增加新产品——水泥。9月,县财政局投
资10万元, 建起φ1.5× 7.5m小立窑一座,购进φ1.2×4.5m水泥磨机一台,建成水
泥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0.5万吨。 10月,水泥试产成功。1972年下半年,新增φ
1.5×4.5m水泥磨机一台。1973年,水泥已代替石料成为主导产品。1973年12月8日 ,
“章丘县石料厂”改名为“章丘县水泥厂”。
扩大生产 1976年,历时9个月,完成了球磨机、小土窑、颚式破碎机、提升机、
成球盘、 生料二级破碎系统的制造及安装。1979年,省、市、县三级拨给135万元的
建设资金, 开始扩建年产8.8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当年完成了生料破碎、原料库、
生料磨机3个项目的第一期扩建。 1982年,利用省、市专项资金113.4万元进行了8.8
万吨的续建工程,只完成了生料库及机立窑两个项目建设,由于资金短缺被迫停建。
1984年, 国家建材局与水泥厂合资办企业。国家建材局投资300万元,扩建水泥生产
线, 1985年竣工投产,形成年生产15万吨规模。1992年4月,累计投资1100万元,历
时一年时间,第二条年产8.8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竣工。1994年3月,章丘市水泥厂同
美国科利融资集团达成协议,合资兴建日产1000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成立了“济
南科利水泥有限公司”,美方3次注入资金150万美元。经山东省政府[1994] 第234号
文件批准,在章丘市官庄乡驻地济王公路南侧征用土地22万平方米,进行了部分基础
设施建设, 因种种原因,合资项目搁浅。1996年,年产4.4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因污
染问题被章丘市人大责令停产,企业生产规模变为20万吨。1997年,企业生产经营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资金短缺,拖欠职工工资,管理混乱。7月,章丘市组建了四
大集团公司,章丘市水泥厂隶属华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组建后,一方面着力处理遗
留问题,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稳定职工情绪;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利用集团公司的力
量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决定在官庄厂区新建年产2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整个项目投
资2000万元,从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历时7个月的时间。1998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
水泥生产能力达40万吨。 1998年12月18日, 组建了“章丘市华明水泥有限公司”。
1999年5月20 日, 开始动工新建一条日产600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该项目由国家
建材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设计,总投资8000万元,先后进行了11次招标、投标,节
约资金1165万元。历经11个月时间,一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旋窑水泥生产线投产达
效,2000年4月28日开始试生产,与粉磨站相配套,完善了一条旋窑水泥生产线。
为减少明水城区的大气污染, 提高明水城区的空气质量, 章丘市政府以章政发
[2000]13号文件明令两条8.8万吨立窑水泥生产线务必于2000年9月30日前关停。为
弥补“关停” 带来的损失,实现生产配套,经章丘市政府协调,以2150万元价格一
次性买断了破产的济南双凤水泥厂。组织人员对双凤水泥厂停建的二线投资项目进行
了实地考察,在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了原关停立窑线的部分闲置设备,投
资700万元,续建了一条年产8.8万吨的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该项目建设周期5个月,
2001年9月正式投产, 公司形成了年产100万吨水泥的生产规模。2002年5月始,投资
600万元,在曹范分厂又新建一条年产8.8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10月竣工生产。两条
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与明水分厂水泥粉磨站相配套,实现了明水厂区立窑水泥熟料生
产线的搬迁。
2002年,是建厂以来技改投入最大的一年,累计投资2100万元。第一个技改项目
是官庄旋窑生产线水泥粉磨系统。改造前,水泥粉磨能力不足,旋窑线熟料过剩部分
只能运至明水分厂进行粉磨。 投资500万元,对水泥粉磨系统进行改造后,水泥磨机
台时产量提高了80%以上, 粉磨能力有较大剩余,水泥综合电耗下降了10kwh。第二
个技改项目是整个旋窑系统, 将原预热器窑改为分解炉窑,由原来的日产600吨改造
为日产1100吨。2002年12月开始实施,整个技改项目累计投资1500 万元,2003年3月
结束。 在旋窑系统改造的同时,新上一台φ2.2×7.5m水泥磨,使旋窑系统改造后整
条生产线达到完善和配套。旋窑生产线的完善和配套使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75
万吨水泥的规模。
【产品质量与服务】 生产初期,受条件所限,水泥质量指标的检测处于空白状
态,既没有检测设备,也没有检测人员。1975年,根据山东省建委质量检查团来厂提
出的“一定要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的要求,组织人员去烟台、历城、新汶等
先进单位学习培训,组建了检测设施十分简陋的化验室。
1985年以前, 产品品种为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325(按现行国标该标号已不存
在) ,产品品种及标号比较单一。1986年开始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由325
提高到425和425R (原425按现行国标为32.5#) 。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只
是单纯的生产型企业,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概念,更没有竞争意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入,企业由原来单纯的生产型开始向生产经营型、继而向经营型转变。企业在制
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改善了化验室的条件,配备了各类检测仪器,充实了
化验人员,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1994年,经国家建材局组织检查,
获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官庄厂区建立粉磨站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组建了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
的化验室,添置了全自动压力实验机,价值近50万元的四元素快速分析仪等先进检测
设备,充实了高素质的检测人员,为工序质量的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旋窑水泥生产
线建成后,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提高了产品档次,改变了以前章丘境内无
高标号水泥的历史。为了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2000年5 月,企业
按照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结合公司具体实际,重新修订了《质量手册》
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质量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核和修订,完善了各
生产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和纠正,使生产过程始终得到有效控制。实物质量稳定,
出厂水泥合格率、富裕标号合格率、均匀性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均保持100%。加大服
务力度,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实行24小时不间断发货方式。在运输方面,实行集中统
一调度,区别轻重缓急、不分昼夜送货上门,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2000年 8月,
经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山东认证中心现场审核, 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并获证书。同年,获济南市名牌产品称号、山东省流通领域免检产品证书。
(李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