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4&rec=3&run=13

【位置环境】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北,黄河南岸。东经117°10′~
117°35′,北纬 36°25′~37°09′之间。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南交泰安、
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胶济铁路、济青、济王公路
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九、章莱公路纵穿南北,济南国际机场距市治明水35公
里。全市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总
面积的30.8%、25.9%、30.7%和12.6%。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
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年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气温12.8℃,无霜期192天。
辖16个镇、4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908个行政村。共285475户,总人口989095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42721人。有回、蒙古、苗等25 个少数民族,人口7507人。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7.21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2.57万公顷;平均水
资源总量5.7亿立方米, 可利用量4.43亿立方米;地表水分东、西巴漏河两大水系,
总量2.12亿立方米, 可利用量 1.55亿立方米;年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
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 明水泉群年涌水量 1.14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已探明有开采
价值的26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2.38亿吨,无烟煤量大质好,为理想的工业用煤;
铝土地质储量为4.16亿吨,多数矿源品位优质,是全国重要的铝土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石灰石地质储量2.5亿吨; 花岗石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0.3亿立方米;石
英石、铁矿石、高岭土、石墨等矿藏资源可开采价值亦很大。电力资源充足,自1982
年以来,先后建成明水热电厂、琅沟热电厂、章丘发电有限公司3处电厂,2002年底,
总装机容量为 38万千瓦, 年发电量4.93亿度,供汽量57.3万吨。章丘发电有限公司
二期工程60万千瓦机组正在建设,充足的电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能源动力。

【工业发展概况】 史载, 汉时, 东平陵一带有“工官”、“铁官”。三国有
“东场(章丘境地) 采煤” 之说,采煤业、冶铁业、手工业兴盛。至唐,冶铁、铁
制品业已居全国之冠。元末,发展成为有名的“铁匠之乡”。清末,有数万人外出打
铁,境内有木工、建筑、棉织、丝织、草绳、酿酒、神香、毡业等私营手工业作坊。
1932年(民国21年) ,有煤矿公司9家,年产原煤53.96万吨;官办棉织、丝织业各1
家,年总产值1.68万元(银币)。1937年后,因战连祸结,手工业衰敝。到1949年,
仅有1家国营企业——王白庄酒厂, 其余为少量草织品、铁木业等。县域工业总产值
251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3%。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逐渐恢复,到1954年,县
属工业总产值达到101万元, 私营工业、手工业总产值达到593.04万元,分别比1949
年增长1.7倍和2.5倍。 1956年,对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1.2万名个体手
工业者组建互助合作社(组)119个。后经整顿,到1957 年,全县手工业合作社(组)
有53个,全民所有制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达489万元。1958年,“大跃进”开始,境
内14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升为地方国营,39处转为社办,这是章丘集体所有制
工业经济的发端。但当时工业机械化程度很低,产值、效益微薄。至1962年,全县工
业总产值仅比1957年增长33.9%。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新一轮
整顿,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工业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
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 1780万元,比1949年增长6.1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
重达到23.9%, 提高16.6个百分点。其后 10余年间工业稳步增长,到1978年,工业
总产值达到98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9.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
济体制改革和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县属企业进入转型时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
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值、效益出现快速、持续增长。到
1985年,全县初步形成了能源动力、机械加工、建工建材、家用电器、轻工化工、纺
织服装、塑料模具、畜用饲料等8个工业门类,厂矿企业达到3576处,其中县属61处,
乡镇属127处, 村办1487处,户办1901处,从业人员达7.48万人,企业生产规模、生
产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业总产值5.6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4%,
比1978年增长4.8倍,实现利润2184 万元。1986~1987年,全县工业呈高速发展之势,
年均以50%的速度递增, 全县工业固定资产原值 2.72亿元,净值1.98亿元,工业总
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 比1978年增长9.7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猛增到76%,出
现了一批名优产品,产量较大的有25种。1988~1992年,先后两次对县属企业进行承
包式经营,承包者多急功近利,拼设备拼消耗,粗放式经营管理,工业投入不大,企
业装备长期得不到养护改造, 技术进步滞后, 新上项目不多,工业发展增速减缓。
1993年,中共章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方针,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培
育规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承包经营也被股份制改革所取代。到1996年,4年中工业
总投入达到21亿元,新建一大批技改和合作项目,市属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乡镇企业
在调整中发展提高, 工业总量大幅度增长。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3.8亿元,
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1.25亿元, 利税5.38亿元。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
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家。 自1997年起,工业企业进入深度改革、结构大幅度调整
时期。当年组建了八大企业集团,对重点企业进行了倾斜扶持。1998年,确定了培植
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拉长做大优势产品的思路,对骨干企业采取年年
上项目,年年有技改,年年上规模,滚动发展的措施,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规模迅速扩
大,一批大项目逐步开工建设,部分五小企业逐步淘汰转化。2002年,全市工业形成
了能源动力、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建工建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涌现出了生物制
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应用等新兴产业,工业产品达到1358个系列3000余个品种,30
多种产品远销海内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4家,实现销售收入90.34亿元,
利税11.55亿元, 利润6.82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2.1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2
亿元的企业3家,过亿元的企业7家。

【体制改革】 1949~1955年,多数为私营企业。1956年起,个体手工业者开始
组建合作社(组) 。 1958年,合作社转升为地方国营。至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处
于计划经济状态。县属49个企业,全民所有22个,集体所有27个。1988~1990年,对
县属工业企业实行3年承包,为第一轮企业承包。1991~1992年,采取滚动承包形式,
对市(县) 属企业进行2年的承包经营,为第二轮企业承包。 1992年2月,县政府颁
发《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实施方案》 。7月,县属企业进行改制试点,推行以公
有制占大头的股份合作制。 9月,全市贯彻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条例》,市属工业企业改制步伐加快。这次改制,坚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
则,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公司、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高起点起
步、规范化操作、多样化发展和整体性推进,把改制与改组、改造与管理相结合,注
意解决企业深层次问题。1993年,先后出台了《关于企业改制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意见》、《关于当前企业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等政策性文件,一是将市、乡两级中、
小企业,通过产权整体转让,改造为全体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二是将在
全市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骨干企业,组建为国家和社会法人参股,内部职工持股的规
范的公司制企业;三是对在全市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市属大型企业和资源性非竞争性
企业,在产权量定的基础上,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进行授权委托经营;四是对一般
竞争性小企业进行兼并、拍卖、卖瓤租壳或公退民营;五是对部分产品无市场、长期
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至1995年底,市、乡两级工业企业
共有256家完成改制。 此次改制受到省、市肯定,被誉为“章丘模式”,并数次参加
全国及省企业改革研讨会作典型发言。1997年,全市工业企业改革进入深层次,开始
致力于构建新型管理体制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促进企业资本运营。市成立了公有
资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随后以资产为纽带,以重组为手段,组建集团。逐步构
建起了公发委——集团——子公司的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至1999年初,先后组建了华
明、海泰、东风、鲁宏、康泰、圣泉、汇丰、天丰、种业、明水十大企业集团,从而
把市属90%以上的企业纳入了集团化管理的轨道。随后,企业资产重组的范围逐步扩
大。 市电机厂无偿划拨给海尔集团;EPO生物制药以转让股权的方式卖给美国赛诺金
公司,收回投资6800万元;黎明服装公司以债转股的形式出让给了青岛外资服装进出
口公司。 2 002年,海泰电缆以承担1000万元债务划拨给了北京天地缘公司;鲁宏集
团无偿划拨给四川天敏公司。 至 2002年底,市属60%的企业构建了法人治理结构,
明晰了产权,理顺了体制,实现了三权分立,企业运营管理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经济技术协作】 1990年10月,成立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负责经济技术协
作工作的调度和组织。一是积极组织经贸洽谈会。先后在深圳、广州、上海、青岛、
济南、 海口等地举办对外经贸洽谈会10余次,接待到会国外客商300余人次,签订合
作项目127项,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组织参加了国家、省和济南市在广州、厦门、
青岛、 哈尔滨、昆明、烟台、潍坊等地举办的经贸活动;派出200多个团组到日本、
美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投资项目
说明会。二是加强科技横联。与国家建材协会、医药协会、清华大学、北大青鸟、山
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省科院等20余所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
关系,并聘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20余人做顾问。三是先后由市劳动服务公司、外贸
公司等单位向日本、 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输出劳务160人,主要从事修理、
纺织、 铸锻、 种植、电子装机等生产。四是从1991~2002年,签订海外工程承包、
“三来一补” 项目合同69宗,创外汇587万美元。五是1988~2002年,全市累计引进
引办项目127项,合同引进资金37.5亿美元。先后有日本大晃株式会社、美国赛诺金、
美国休斯顿、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国外企业集团到章丘投资办厂,并引进重汽
集团、北京天地缘、青岛海尔集团、上海道勤集团、希望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集团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