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4&rec=175&run=13

【概况】 绣惠镇位于章丘市中部,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2002年,辖城关、太
平、 茂李、沙埠、回南、回北6个办事处61个行政村,共1.6万户,5.7万人。镇治旧
章丘城,为齐鲁名邑,素有“金章丘”之称。绣惠镇自然条件优越,地理环境优美。
镇内东有蜿蜒起伏的长白山,西有肥沃富庶的锦川平原,北有松柏苍翠的女郎山,南
有柳绿花红的桃花山。 244省道、绣江公路穿越南北,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绣江
河、漯河、绣惠渠流经境内,水清鱼跃,两岸柳拂溪桥,麦浪飘香,往来“如入画图
邑”。绣惠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地下资源主要有铝土、煤、花岗石等。水资源年均
总量2799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362.3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
的需要。
【工业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县设立手工业管理科,管理民间手工业。1958
年,县设手工业管理局,公社设工业部,管理工副业。1960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农村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公社工业部
撤销。1966年上半年,为适应社办工业的发展,公社设工业办公室。“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机构瘫痪。1970年,社办厂矿增加,公社安排专门干部管理工业。1971年10
月, 公社恢复建立工业办公室,配正、副主任及工作人员共8名,办公室下设供销、
财务、 行政3个组。1985年,撤公社,建乡镇,公社工业办公室改称绣惠镇工业办公
室。 1987年,撤镇工业办公室,建立镇经济委员会,统一管理镇办工业。 经济委员
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4人,工作人员9人。1994年3月,更名为绣惠镇经济贸易委员会,
重点管理镇办企业。
同时建立村户企业办公室, 设正、副主任各1人,专门管理农村集体和私营、个
体企业。
镇属工业 1965年, 公社在东南隅村组建绣惠公社综合厂,当时只是1盘红炉、1
个车子铺、 8名工人加管理人员10余人组成。以维修农机具,服务当地农业生产为办
厂宗旨。 开业后,受到广大社员和各级领导的重视, 工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实力
较强的第一家社办农机具修造厂。 1971 年,公社成立工业办公室,社办工业有了较
大幅度的发展,五金机械、磷肥、服装、面粉、条编等厂相继建立。1978年后,社办
工业崛起,以机械加工、制修农具为主,逐步发展到开矿、铸造、化工、编织、服装、
食品、造纸、印刷、建筑、建材等,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生产。至1982底,有社办
企业12处,固定资产500万元,产值595万元,上缴利税55万元。1995年,镇办企业发
展到21家, 并出现了6家“三资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680万元,年产值3.08亿元,
上缴利税5400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从业人数1860余人。
村办工业 1958年, 人民公社化后, 村、 队副业兴起,多为农机具维修。后因
“左”倾错误的影响,未形成生产规模,长期徘徊不前。1987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村办工业异军突起。农机具修造、车辆制修、农副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建筑
建材、 五金电器、造纸、印刷等行业蓬勃发展。1995年,全镇有村办企业246家,年
产值2.6亿元。
民营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土地改革,有了生产资料的农民把生产热情集中
在土地上,家庭手工业相对下滑。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为生产救灾,家庭手工业如
纺织、绳经、粉坊、豆腐坊等,纷纷开业,并且出现了服装加工业,但仍形不成规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崛起,除传统行业得到较大发展外,
出现了机械加工、塑料加工、锻造铸造、农业机械、车辆制造、维修、饲料加工、印
刷等新兴行业。至1995年,境内有私营、个体企业共359 家,其中农机加工厂(锻铸
造、机械、车辆)113家、家具制造厂42家、服装加工厂58家、食品加工厂6家、面粉
厂14家、 印刷厂11家、饲料加工厂115家。据不完全统计,境内私营、个体工业的年
产值达3.5亿元。 1998年11月,经章丘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章丘市绣惠镇桃花山民营
工业园。几年来,镇委、镇政府实行企业公退民进、招商引资、私营企业进园,园区
发展迅速,形成木制家具、饲料加工、建筑机械、耐火材料四大支柱产业。2002年,
园区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业户89家,从业人员达2800
人,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增加值90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实现利税1900万
元。1999年以来,绣惠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有美国独资的济南捷惠家用
纺织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落户绣惠,扩大了经济总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张,截止2002年底,绣惠镇集
体、民营企业达200家,其中规模企业15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近8亿元。
(李传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