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4&rec=1&run=13

中共章丘市委关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
章丘的决定

(2003年7月22日中共章丘市十届二次全委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济南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干事创业,加快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
美的新章丘,特作如下决定。

一、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 正确认识形势, 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县)人
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我们继续
前进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目前仍然面临
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与南方及省内先进地区在总量、速度、层次
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清形势,正视差距,瞄
准先进,奋力赶超,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2、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要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
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牢固树立能力本位
的重商观念,大招商、大投入的开放观念,海纳百川的包容观念,大对接、大融合的
发展观念,重机制规则的市场观念,事在人为的能动观念,高标准干大事的创业观念,
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服务观念。
3、 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上。通过新一轮的思想大解
放,进一步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全市上下形成坚定不移抓改
革,千方百计促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各方面的力
量凝聚到加快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要注
重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局面,改革要有新
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社会的大进步。

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思路

4、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新一
轮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以及济南东区建设、东部产业带开发和建
设半岛城市群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产业配套优势、人力资
源优势,加快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总目标”,打造“两个平台”,完成
“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四个对接”,坚持“五项原则”,实现“六大突破” 。
“一个总目标”:即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的新章丘。
富裕,就是经济总量扩大,财政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实现
富民强市。文明,就是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民主法制意识强,社
会秩序良好,行为文明、制度文明、社会环境整体文明。开放,就是思想观念与时代
要求相适应,政府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市场发展与要素流转相适应,产品质
量与国际标准相适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
“两个平台”:一是加快沿济王路黄金城市带建设,高标准规划,组团式建设,
率先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打造推进经济高速跨越的“发展平台”;二是依托市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打造推动经济高速跨越的“服务
平台”。
“三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到2005年,全市GDP增长57%,达到195亿元,地
方财政收入翻一番, 达到11.5亿元。第二阶段,到2007年,GDP增长54%,达到300亿
元,地方财政收入再翻一番,达到23亿元。第三阶段,到2012年,GDP达到600亿元,
人均达到7300美元。
“四个对接”:从四个方面实施与济南市全方位对接融合,一是城市对接,二是
产业对接,三是基础设施对接,四是科技和人才对接。
“五项原则”:一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
段抓经济工作、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三个坚持”;二是切实把握增加
投入、体制转换、环境创新“三个关键”;三是抓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
“三个重点”;四是突出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三个强点”;五是大力
实施工业强市、 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城镇带动、外向拉动和可持续发展 “六大战
略”。
“六大突破”:一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上重点突破;二是在深化改革上重点突破;
三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上重点突破;四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重点突破;五是在环境创新
上重点突破;六是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重点突破。

三、加快对接融合,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5、 加快城市对接。加快规划对接,自觉融入济南大城市的范畴。以济王路为轴
线,以明水城区和中部乡镇为重点,按照组团式、板块式开发的原则,全面加快与济
南城市的整体对接。加快功能对接,自觉融入济南东部新城建设,承接济南大城市的
部分重要功能,建设济南大城市的商住新区、物流新区、文化新区和旅游中心、现代
工业中心。依托大济南的城市辐射,加快发展都市型经济,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加快
城市化进程,努力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农村向城市社区形态的转变,努力推进社会转
型。
6、 加快产业对接。立足建设济南市现代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形成紧密协
作和配套。坚持错位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和高新技术,加快机械制造、精细化工
等产业的合作发展,建设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主动接受济南高新区和齐鲁软件园
的辐射,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动接受济南出口加工区的辐
射,对接发展外向型经济。要超前规划,接受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港澳台经济辐
射,成为济南发展现代工业的主要承接地。积极融入济南大旅游框架,建设济南市的
后花园和旅游中心;主动对接济南市的物流业发展,建设辐射华东、华北的物流基地;
主动对接济南大城市的消费需求和市场,加快发展精细农业、超市农业、生态农业和
观光农业。
7、 加快基础设施对接。超前谋划实施济青路、绣江路、高速路立交桥改造等一
批事关章丘长远发展的路网工程项目,融入环济南“半小时经济圈”。抓住济南机场
扩建的机遇,全面对接济南空港,发展临港经济;结合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高标准
改建火车站,提高吞吐能力;对接济南城市扩张需求,以市场化手段规划建设大型文
化、体育、卫生、会展和商住等基础设施;在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设施和
信息网络等方面加快对接,构建统一完整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8、 加快科技和人才的对接。对接驻济各类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各
类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试验基地;对接驻济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基地,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采取“星期天工程师”、“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形式,
加快人才柔性流动,对接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9、 以发展现代工业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跨越。坚持工业强市不
动摇,大力实施 “3268”工程,到2007年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
260亿元, 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0 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
为9.9:59:31.1。实施大投入。切实抓好“四个一批”,即每年竣工一批、开工一批、
储备一批、跟踪一批。市里集中精力抓好“双十”工程,即每年竣工10个投资过亿元
的项目, 每年开工1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开工项目投资额要逐年保持50%以上的增
速。发展大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能源电力、机械铸造、精细化工、轻工建材四大
优势产业。 发展大集团。实施骨干企业再造和再造骨干企业,5年内培植起销售收入
过3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亿元的6家,过5亿元的8家,过3亿元的10家。抓好大项目。
重点抓好大电厂二期工程、重汽铸造、闽源钢铁、台湾宏全等20个投资过亿元大项目
建设。实施大调整。坚持错位发展,以四大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国际
行业龙头,建设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通过对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齐鲁软件园,加
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0、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
的重中之重。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发展奶牛、肉牛、大葱、食用菌、
花卉等主导产业, 到2005年把粮经比例调整到40:60,畜牧业比重提高到65%;加快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力争五年内使60%的农民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狠抓龙头
企业建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大对农
业投入力度,解决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完善落实村级企业税收奖励
办法,调动村级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经济强村。
11、以“三个三分之一”为重点,实现与大济南协调发展的新跨越。赋予“三个
三分之一”新的内涵,形成“中部率先发展,北部加速崛起,南部跨越赶上”的发展
格局。中部地区,定位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工业基地,与济南整体对接的城镇组
团”,在济王路、济青路、潘王路框架内组团规划,块状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进程。北部地区定位为“建成济南市的都市农业基地、休闲农业基地和绿化苗木基地”,
重点发展精细农业、林产业、畜牧业和休闲农业。南部山区定位为“济南市的后花园、
生态旅游区、保泉绿化区”,抓好苗木繁育和林果开发,搞好城郊、生态旅游产业。
12、以引进引办为重点,实现对外开放的新跨越。要牢牢抓住引进引办这个总抓
手, 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力争5年内经济外向度达到30%。瞄准和主攻世界500强及
跨国公司、国内500强、民营企业500强进行招商,实现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和上市
公司、规模民营企业加盟章丘的重大突破;瞄准和主攻日韩、港澳台和长三角、珠三
角都市圈,承接产业转移;瞄准和主攻国内外顶尖的机械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精细
化工业、纺织服装业等重点产业,实现大高外产业引进的重大突破;瞄准出口型“三
资企业”和济南出口加工区,培植壮大出口创汇队伍,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外贸
出口的重大突破。抓好重汽、将军、力诺、轻骑、济钢等驻济大企业的引办,力争整
体迁入或建立专业园区。突出产业招商,研究制定产业招商政策,围绕重点产业和重
点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突出企业招商,拿出骨干企业
的优势资产面向大公司、大财团进行招商引资,演化放大骨干企业资产优势,在投资
规模和总量上实现大的突破。
13、以膨胀总量和提高素质为重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按照“膨胀总
量,提高素质,搭建载体,优化环境”的思路,让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唱主角。
扫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发展的歧视性政策,革除一切落后的管
理手段,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在市场准入上一视同仁。通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一批,
广泛发动发展一批,骨干民营企业膨胀一批,市外民营企业引办一批,促进民营经济
的快速增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形成一批“小商品、大产业”
的特色民营经济群体。鼓励市内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对投资额较大的企业,在确保基
数前提下,增长部分享受优惠政策。完善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健全贷款担保服务
机制,鼓励机关工作人员离岗发展民营经济。力争到2007年,民营经济比重超过60%。
14、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跨越。加快市属企业产权
改革步伐,通过合资合作向国内外优势企业出让一块,通过股份制改造向职工出售一
块,通过推进企业上市向股民发行一块,通过兼并联合向强势企业送出一块,加快国
有资产的退出。到2005年,使国有资产比重下降到30%以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使改制企业真正实现制度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企、政事、政社分
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按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建立各
种专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配套改革,把企业改制与实施再就业工
程结合起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5、以发展园区经济为重点,实现经济集聚发展的新跨越。放大明水经济开发区,
沿济王路高标准、组团式、大跨度向西推进,整合埠村、圣井工业园,由目前的14.5
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以济王路、济青路、绣江路框架范围为重点,加快龙山、
枣园、刁镇工业园及各类民营小区建设。坚持市场机制经营园区、项目带动发展园区、
良好环境激活园区的思路,积极推动园区从依靠政策优惠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
向特色化、专业化和高新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竞争力。
16、以放开搞活为重点,实现第三产业发展的新跨越。坚持统一规划,加快资源
整合,以“两线两片”为开发重点,重点搞好济青路、济王路沿线以及白云湖、南部
山区的旅游景点的开发,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会展旅游。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大
型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
非义务教育和体育、卫生等领域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
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各类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打造济南市的东部花园。
17、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重点,实现城市化的新跨越。坚持“以新的
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
控制性规划达到30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达到200平方公里,到200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
100平方公里、 30万人口规模,实现现代化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建设的新跨越。要集中
规划控制权,放开规划市场,提高科学规划水平。按照“新老城区并重、功能分区合
理”的原则,重点抓好“十大工程”。黄金城市带工程,以济王路为轴线,组团式建
设现代工业区和商贸、住宅区。新区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东山小区、政务区和学校
区,加快发展南部新城区。旧城改造工程,对具备成片开发条件的“城中村”,逐步
进行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工程,加快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发展。高标
准建设改造东环路、绣江路、西外环南延伸以及城区骨干道路,完善路网建设和供水、
供气、供暖、通讯、排水、排污等各类管网建设。大绿化工程,大力实施城中山绿化、
拆墙透绿、大树进城、行道树以及圣井广场、埠村组团、明埠路等主要节点绿化,全
面提高绿化水平,努力打造“绿色章丘”。治山、治河、治水工程,加大济王路南侧、
章莱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力度,搞好河道清淤疏浚,加快鸡山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加大节水保泉力度。广场公园一体化工程,实施百脉泉广场二期工程,建设步行街,
改造桃花山公园。公共文化设施工程,加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
中心建设。便民工程,加快发展公共交通、社区医疗、经营网点、便民市场和社区幼
儿园。城市综合治理工程,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断完善“一级政府、两级管理、
三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18、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跨越。以“十大”
工程为载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
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在南部新城区新建一处全省一流高中和小学。加快现有重点高中
扩建和优化升级, 3年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整合党员干部教育资源及各类成人教育
资源,建设一处集党员干部教育和各类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培训中心。加快乡村路网建
设,到2005年,实现村村通柏油(水泥)路。加快实施南部山区供水工程,到2005年,
基本解决5万余人的吃水难问题。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到2005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率达到90%
以上。加大对农村因病返贫等弱势群体及老党员、伤残军人的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失
业人员失业保障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线三条
“保障线”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
工程,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至少4000个就业岗位。

四、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9、营造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以提高广大市民素质,培育塑造开放、包容、创
新的思想观念为核心内容,大力提倡文明开放、创业创新的精神,在全市形成要创新、
会创业、能创造的浓厚氛围,再造新的人文优势。
20、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牢固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
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新观念。灵活运用上级政策,特事特办,
打破条框限制。进一步强化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功能,严格实行一卡收费、一门办证,
加大投诉处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21、营造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外商发财我发展,外商
创业我就业”的新观念,让亲商安商富商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新闻宣传部门要
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报道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我市的
创业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22、营造舒心愉悦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示范市,改善人居环
境。打响“绿色章丘”品牌,加快推进南部山区、北部平原和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城
市大绿化和绿色园区建设水平。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净化全市环境。
23、营造安全有序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干部群
众和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建设诚信章丘,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
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维护社会稳定

24、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保持
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办法。
25、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完善群防群治体系。不断
完善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
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深入排查和坚决治理各类事故隐患,防止发生重大恶性事
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6、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做好新形势
下群众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高
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及时了解群众情绪,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民族工作,
维护民族团结。健全和完善预警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2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
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政法队伍
建设,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严格、文明、公正执法。

六、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培养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28、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
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工作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锻炼培养干部,把
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
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敢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干成事
的脱颖而出。弘扬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
空谈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
29、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人才阵地建设。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
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
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30、强化干事创业的制度保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择优进入、严格监
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机制,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进干部
的管理和考核,明确经济社会年度发展目标和干部岗位目标,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
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完善干部经常性考察制度,制定完善干部在重大决策、重大
事件和关键时刻表现情况的具体考察制度,保证选准用好干部。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
是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31、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紧密联系各级工作实际,紧密
联系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深对“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始
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2、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加强干部培训,不断提高领导
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
能力和总揽全局能力。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把上级精
神与当地实际、工作热情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33、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把调查研究作为实施科学决策的必经程序,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事关
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经过深入调查,
然后作出决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
会公示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34、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深
入开发创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先进乡镇党委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
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放宽村支部班子的选人视野,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
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新型经济社
会组织党的建设。
35、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重加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党
纪国法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艰苦创业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执行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
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化权、钱、人管理制度改革,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严重违
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对打着改革旗号中饱私囊、谋取私利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对改革过程中因经验不足出现的失误,要具体分析,慎重稳妥地进行处理。

八、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36、牢记“两个务必”,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
观,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增强基层意识、服务意
识和群众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以及就业、
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37、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工作落实。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
决反对弄虚作假、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要把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细化、
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落实到各级干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定职责、定期限、定标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
科学的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
38、努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十次党代
会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目
标。

市委要求,全市上下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与时俱进中抢占先机,推进新
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实现率先在全省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