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名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629&run=13

邹衍 (约前305~前240) "邹"一作"驺",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在"稷下
学派"中与孟柯、 淳于髡、荀况并列。与邹忌、邹奭合称"三邹子"。齐国人,墓在相
公庄镇郝庄村西北角长白山麓。他学究天人,"深观阴阳消息",历游魏燕赵等国,受
到诸侯"尊礼"。提出以"五行相次用事,随方面为服"。即一方面,以"五行相胜"为序;
另一方面,以"五行相生"为序。创"五德始终"论。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五行论",附
会到社会历史变迁和王朝兴替上,借以论述世运之转移,盛称"祥制度"。开"月令"、
"十二纪"之门, 成为两汉谶纬学说的理论根据之一。研究方法是"必先验小物,推而
大之,至于无垠(边) "。提出所谓"大九州说",论证中国(他称为"赤县神州")仅为全
世界八十一州中之一州。 每九州为一集合单位,称"大九州",有小海环绕。九个"大
九州", 另有大海环绕。再往外才是天地的边际。他雄于辩才,出口"闳大不经",当
时人称他为"谈天衍"。邹衍虽然在"百家"中自成一家(阴阳家),但他的"五行始终"之
说,却源于儒家孔丘、孟轲的"五行说"。由于这一关系,后又被儒家改头换面为其托
古改制服务。《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今皆不传。
另据《汉书·刘向传》载,邹衍还有《重道延命方》一书,系一部医药养生之著作。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医以心、肝、脾、肺、肾附益金、木、水、火、土理论和阴阳五
行的渊源。旧章丘城东关鱼市街北口,有邹衍祠,明万历年间知县董复亨撰有碑记,
今无存。
终军(约前139~前112) 字子云,西汉官吏。济南(治今龙山镇平陵城古址)人,
墓在黄河乡临济村西南。少好学,18岁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评国事,以辨识异兽奇木,
奏对合宜,得汉武帝赏识。任为谒者给事中,擢升谏议大夫。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请缨出使南越(今粤、桂2省区) ,说服南越王臣降汉。翌年,南越相吕嘉谋反叛汉,
终军被杀, 享年仅26岁,世称"终童"。《汉书·艺文志》儒家有《终军》8篇,今有
清人辑本。
王凤 (?~前22) 字孝卿,西汉官吏,平陵人。妹王政君为元帝皇后。本姓田,
系田齐王族。秦始皇统一天下,子孙散居各地。项羽封田建(齐国最后一个国王)孙田
安为济北王,汉兴,国除。齐人称其后裔为王家(意思是家里出过国王),后世子孙因
以王为姓。初为卫尉,袭父爵阳平侯。成帝时,以外戚官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前27年(成帝河平二年) ,异母弟谭等5人,同日封侯,世谓之"五侯"。王凤辅政凡11
年,专断朝政,"公卿见凤,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又以侍中太仆音(王
音,王凤从弟) 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而五侯群弟,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
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百千数,罗钟磐、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
大治第室,起土山渐台,洞门高廊阁道,连属弥望。"(见《汉书·元后传》) 。成帝
阳朔三年卒,谥敬成侯,子襄嗣侯,为卫尉。
王政君(公元前71~公元13年) 西汉元帝皇后,成帝之母。祖父王贺,系项羽
所封济北王田安之重孙。武帝时,官至绣衣御史。免官后,因与东平陵豪族终氏 (终
军的后裔) 为怨,迁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父王禁封阳平侯。在她的庇荫下,
王氏一门10侯5大司马,终于造成尾大不掉。其侄王莽于公元8年篡位称帝,西汉亡。
房玄龄(579~648) 名乔,字玄龄,唐初大臣。相公庄镇房庄人。自幼聪敏,
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后任城尉。唐兵入关中,归秦王李世
民,任秦王府记室。其文,词句凝炼,内容充实。李世民战时上奏表章,多出于他手。
李渊赞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
面语耳"。621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开设文学馆,招纳学士18人,房玄龄为其一。
协助李世民筹谋统一,取得帝位。太宗即位,封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
他从政数载,与杜如晦同为唐太宗重要辅佐。房多谋,杜善断,"房谋杜断"传为佳话。
历史艳称的"贞观之治",与他们力促执行有关。643年(贞观十七年) ,太宗下令画24
功臣像于凌烟阁,画像中即有房玄龄。后封梁国公,受诏与褚遂良重撰《晋书》,修
订《唐律》 。 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
《文思博要》200卷。死,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陪葬昭陵(唐
太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 。后,受其儿子所累。至永徽年间,被朝廷认为
谋反,玄龄之次子房遗爱被杀;遗爱妻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被赐自尽;公主之诸子配
流岭南。玄龄的配享亦停止。
杜伏戚(598~624) 相公庄镇河滩村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613年(隋大业九
年) ,仅16岁,家贫无以为计,在王薄起义影响下,与好友临济牧羊人辅公上长白
山参加左君行部起义军。该军被隋将张须陀、来护儿大军围剿。杜伏威率部突围,转
战淮南,自称将军。他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先后击败隋将
宋颢,合并苗海潮、赵破阵等部起义军。615年(大业十一年) ,在长白山坚持斗争的
另一支农民起义军李子通部亦转战淮南与杜伏威汇合,声威大震,成为江淮间起义军
主力。不久,李子通企图吞并杜伏威部,对杜部进行突然袭击,杜伏威受重伤。隋军
乘机攻击, 杜部惨败。杜伏威幸得部下西门君仪之妻王氏, 骁勇有力,背负杜伏威
突围。其亲信王雄诞率壮士10余人断后,死战得脱。突围后,杜伏威集结余部,以六
合(今江苏省六合县)为据点,重整旗鼓。616年(大业十二年),与隋军激战于盐城(今
江苏省盐城市) ,全歼公孙上哲所部,军威重振。翌年,又大破隋名将陈棱,乘胜破
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进据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占领江淮间广大地区,自称总管。
严明法纪,进用"士人",减免赋税,惩治贪污,气象一新。正当义军大发展之际,杜
伏威忽改初衷,于618年(大业十四年)上表归降朝廷。被任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
翌年,又降唐,被任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安抚大使,封吴王。伏威好神仙长年
术,饵云母被毒。624年(唐武德七年) ,暴死于长安。时,辅公率所部反唐,诈称
为杜之意,高祖乃除伏威之名。627年(贞观元年) ,太宗下令恢复其官位,复以公礼
葬之。
辅公佑 (?~624) 隋末齐郡临济(今黄河乡临济村)人,农民起义首领。家贫,
以牧羊为生。 613年(隋大业九年),从好友杜伏威上长白山参加起义军,后转战淮南。
杜伏威于历阳称总管,他任长史。619年(唐武德二年) ,杜伏威降唐,辅公,任淮
南道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622年(武德五年) ,杜伏威被调往长安。辅公听从旧
友左游仙之说,于623年(武德六年) 8月,杀监视他的王雄诞,起兵反唐。于丹杨(一
作丹阳,今南京市) 称帝,国号宋,年号天明。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
越州总管,镇守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派大将徐绍宗攻海州(今江苏省海州市),陈
正通攻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又与占有豫章郡(郡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的张善安
(兖州人,亦是转战到江南的隋末农民起义军)联兵,任张为西南道大行台。唐朝一面
派大军镇压,一面利用杜伏威养子阚棱对辅公部进行分化瓦解。624年(武德七年),
被唐将李孝恭、李靖、徐世绩战败,乃弃丹阳东撤。本拟奔会稽,行至武康 (今浙江
省德清县),又遭地主武装袭击,大将西门君仪战死。辅公被俘杀。
李格非 (1045~1106) 字文叔,北宋文学家,明水人。哲宗朝(1086~1100)
进士, 累官礼部员外郎。以文学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合称"苏门后四
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为"苏门前四学士")。旧志称"其工词章,陵轹直
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著有《礼记精义》、《洛阳名园记》、《历下水记》、
《史传辨志》、《永洛城记》、《李文叔集》等。
李清照(约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格非之女。夫赵明诚为
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证鉴别。金兵
入踞中原,流落江南。赵明诚病死,远走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依弟迒,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所作词,造语新奇,前期多写悠闲
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以
寻常语句入词,情致婉然。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
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填词。诗作留存不多,传世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慷慨激昂,情见乎辞,与词风迥然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清初,"一代文宗"王士,对李清
照的词推崇备至,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王士禛自称)谓:
婉约以李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称首,皆吾济南(府)人,难乎为继矣!"可
谓千古定评。
金德淑 宋末元初女词人。 本南宋宫人, 宋亡后,归章丘李姓。词作多散佚,
仅《词综》辑有她的《望江南·赠汪水云》一阕。全词27字,意味深长,照录如下:"
春睡起, 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己阑珊,人在玉楼间"。其事迹,
未见于正史,关于她的唯一文字记载是常熟人杨仪所撰《金姬传》。惜各种版本旧志,
均末辑收。王士稹阅杨君谦总纂的《章丘县志》(明弘治志),于所撰的《居易录》中
慨乎其言地发出了"《金姬传》一卷,常熟杨仪作,文极奇丽。姬,章丘人,本李氏。
"
张起岩(1281~1349) 字梦臣,元史学家,累官礼部尚书。相公庄镇人。五代
时,避地禹城。 高祖张迪权济南府事,又定居济南。死后归葬章丘 (墓在相公庄镇
东南)。1315年(元延祐二年)进士第一。居官敢言,勇于任事,论事剀切,无所顾忌,
与上官多不合,亦不之顾。修宋、辽、金三史,他以翰林学士承旨充总裁官。起岩熟
于辽、金典故,对宗儒道学原委,尤多研究。史官中故意炫才,立言未当的,即据理
审定, 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已65岁,上疏乞归,后3年卒。居官以清廉著
称,凡得俸赐,必与故旧宾朋分享。死时"仓无余粮,家无余财"。博学能文,善书法,
篆隶尤精。著作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三朝实录》等行世。
刘敏中 (1243~1318) 字端甫,元大臣,今绣惠镇西皋村人。前至元间(1260
至1294年) ,任监察御史,弹劾权臣桑哥不成,辞官家居。成宗朝(1295至1307年),
诏令再起。1303年(大德七年),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倖暴横者,一绳以法;
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累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为官前曾与侪辈畅
谈志趣抱负, 云:"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为官清廉正直,史称其"
身不怀币, 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死后赠光
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为文,理备辞明。有《中庵集》、《平宋录》
行世。
李开先 (1502~1568) 字伯华, 号中麓, 明戏曲家、文学家。埠村镇东鹅
庄人。1529年(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上疏抨击朝政,罢官家居近30年。
寄情于戏曲的搜集、整理、创作。才思敏捷,爱藏书,筑"万卷楼",有"词山曲海"之
誉。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称其"藏书之富,甲于齐鲁"。在文学创作上,反对李(梦阳)、
何(景明)、七子(前七子)台阁文人的复古模拟文学主张,重视民间文学,认为真诗唯
蕴民间。并大量收集整理民谣、谜语、笑话、对联等民间文艺作品。对明中叶文风转
变起了开拓作用。以诗文散曲见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作品有传奇《宝剑记》、
院本《园林午梦》、诗文集《闲居集》和《词谑》等。一说传奇《断发记》亦系他著。
还评述了一些散曲和杂剧曲文,辑录了一些戏曲史料。解放后,辑有《李开先集》。
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称言情小说《金瓶梅》系李开先所著。对《金瓶梅》
研究有素的吴晓铃(文学研究所)、关德栋(山东大学)等教授均持此说。
焦馨 字宁考,号蘅芷,明官吏。绣惠镇大高家村人。1601年 (明万历二十九
年) 进士,官至巡抚宁夏、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为官清正廉明,两次奉命出使,馈赠
一无所受,为时人所激赏。后任职兵部,严核兵员,杜绝虚报名额、冒名顶替、吃空
名等沿袭已久之弊端。备兵磁州时,对所部三营兵员,亲自校阅,严申军纪。每月饷
额,亲手发放,从不假手他人,深受士卒拥戴。后巡抚宁夏,魏忠贤气焰正盛,阿附
谄媚者为他修建的生祠遍布天下。焦馨抵宁后,驻宁将士又议及修生祠事,他对将士
们说:"倘有祸,我独当!"总不建祠。故道中伤,被罢官。1631年(明崇祯四年)登州
游击孔有德率所部增援辽东,中途叛归,沿途烧杀掳掠。焦馨以乡绅身份,倡议捐金,
聚众备守御,县境赖以安。1639年(崇祯十二年),清兵越北京直下山东,接连攻陷济
南、兖州,前锋距徐州仅百余里。章丘密迩济南,岌岌可危。焦馨仍倡前议,以安定
地方。后卒于家,赐祭葬,赠工部侍郎。淄川县翰林、著名文人唐梦赉为之传。著作
有《栋云斋文集》传世。
李慎修 (? ~1752) 字思永, 号雪山,绰号二矬,清官吏。普集镇东埠人。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为官刚正不阿,断狱严明。一
官员监守自盗,案发,刑部从轻议处,定为挪借公款。李慎修力争。他考进士时的阅
卷教师云: "此乃皇上之意"。李慎修说:"皇恩是皇恩,执法是执法,办案官员如不
依法办事,还有什么资格坐堂理案!"在河南任道员(俗称道台)时,因清正廉明,有"
白面包拯(公) "赞誉。居官30余年,体察民情,所至清明。著有《雪山诗草》、《内
讼编》、《吏治厄言》、《伦理至言》、《劝民俗话》、《立继说》、《恤囚说》、
《检验说》等。除《雪山诗草》系率意而为即兴之作外,其他均为其居官经验总结,
虽不无封建说教,但其《内讼编》、《吏治厄言》、《恤囚说》等著作,立论至今尚
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廷棨(1789~1849) 字戟门,清官吏,埠村镇西鹅庄人。出身清苦,至今尚
在境内流传的《窝窝赋》、《跛驴赋》,虽不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玩世之嫌,其实正
是廷棨切肤之痛的自白。他来自下层,深知民间疾苦。1829年(清道光九年)进士,官
至顺天府尹(时,顺天府即今北京。府尹,相当于市长)。居官后,本色不易,自奉俭
约,为官清廉,勇于任事。著作甚丰,有《纫香草堂诗集》10卷、《纫香草堂文集》
1卷,《纫香草堂诗余》1卷,《试体诗、律、赋》各2卷、《夏小正诗》1卷。其《纫
香草堂诗余》 1卷,曾由陶梁、单为点定,匡源作序,于清同治末年由其子恩绂刊
行。死后,章丘知县蒋庆第表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