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庆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94&run=13

传统节日(农历)春节 正月初一,古代通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称春节,
俗称"过年"。为民间最重视的传统佳节。节前,购年货,做新衣,买鞭炮,贴春联。
服丧期间(3年内) 不贴春联,或贴蓝春联。腊月三十日即开始过年,当晚称"除夕",
家家户户照庭、守岁,彻夜爆竹声声。次日凌晨(四更)早起,穿戴新衣新帽,晚辈先
给长辈拜年。后祭供天地、祖先、神灵,全家喝团圆酒,吃水饺。天渐亮,邻居街坊
互相登门拜贺。拜完年前不扫地,以图吉利;正午前不打水,以示尊敬"井王爷"。全
天尽情玩耍。服丧期间,关门闭户,不拜年。解放后,封建迷信活动渐废。全家欢聚,
更新衣帽,点放鞭炮、烟花,张灯结彩,邻里互访仍盛行。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旧称上元节。此夜称上元夜,俗称"元宵"。以灯火和民间
文艺为主要活动。元宵节前夜,在庭院、门前悬挂灯烛,为"麦子灯";即日晚悬挂的
灯为"高粱谷子灯";十六日晚悬挂的灯为"杂粮灯"。哪天晚上无风雪,就象征着当年
哪种庄稼丰收。元宵节期间,各村多组织踩高跷、玩龙灯、抬芯子、跑旱船、演戏等
活动。解放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县、乡(镇)多举办灯会、放烟花、演电影、文艺
汇演等。
二月二 春分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农家
用盐或糖爆炒大豆, 称"蝎豆子",亲友分食。用草木灰在庭院内撒成"囤"形,为"打
囤"。"囤"中放一撮杂粮,以砖盖之。寄望"五谷丰登"。50年代末,"打囤"渐废,炒"
蝎豆子"延续至今。
清明节 因与"寒食"日(清明前一天,一说为两天)相近,亦称"寒食"。相传,
为纪念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介之推,黎明各家门口插柳枝。清明节期间的活动共4天。
第一天称"一百五",家家到坟头添土;第二天叫"大寒食",家家煮鸡蛋分食;第三天
称"清明节",家家上坟祭祖,到野外踏青,荡秋千;第四天是"末后日",仍以"踏青"
为主。解放后,此节变为祭扫烈士陵墓,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节日。
端阳节 五月初五,俗称"五月端五",亦称端午。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家家清晨门旁插艾,用艾水洗脸;身带香荷包,儿童戴"五丝"(五色线)以驱灾避邪;
吃粽子、黍米糕等。端午即过,气候渐暖,俗有"吃了五月粽,才把棉袄送"之说。
五月十三 为"关云长单刀赴会"之日,因气候所至,常有雷雨之应,俗称雨节。
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十三淋破瓷罐"之说。
六月六 民间多吃炒面,晒衣服、书籍等。据说经此日曝晒不生虫。
七夕 七月七,亦称"乞巧节"。神话传说,是被银河隔离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日。
夜晚,姑娘们从丝瓜架下偷看牛郎织女星,举行供织女活动。将丝瓜丝、扁豆丝放入
水盆中,看谁能从中看出图案,以示向织女祈祷学艺。并依次穿针引线,谁穿引得快,
谁就心灵手巧。60年代渐废。
中元节 七月十五,亦称"鬼节"。用五谷纪念后稷。后演变为祭祖上坟之日。
仲秋节 八月十五,亦称八月节,为民间第二大节,亲朋欢聚。中午,食水饺;
夜晚, 摆酒宴,食月饼、瓜果,圆月赏月。此夜多天高气爽,月明如洗,有"月到仲
秋分外明"之说。
重阳节 九月初九。多举行山庙会,历史上著名的有桃花山、危山庙会。旧时,
文人墨客、官绅、富商多野游、登高、欢宴、赏菊;农家多野游狩猎。解放后,仍为
山庙会日。
十月朔 十月初一,为上坟祭祖之日,"十月朔,日展墓"。解放后渐废。
冬至 食水饺,有"冬至包子夏至面"之说。旧时此日中午,老年人常丈量太阳
阴影,卜测年景,有"一尺七,没啥吃;一尺八,不大差;一尺九,家家有"的迷信说
法。解放后废。
腊八 十二月(腊月)初八。据说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家家用米、豆、枣
煮粥,称"腊八粥"。寄望合家避灾去病。是日奇冷,旧时有"腊七腊八,冻煞叫花"之
说。有的人家为还愿,在家中或街上"舍腊八粥"。解放后,仍沿"腊八粥"之习,但意
变为调剂一下饮食。
辞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 俗称"小年"。 旧时,白天扫舍。晚上供灶王爷糖瓜
(灶糖),后将灶王神像取下焚之;并祈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送灶王
上天多报一家德行好事,带回福音。此俗60年代即废。扫舍延续至今。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小尽为十二月二十九日)夜晚,为一年的最后时刻。傍晚,
家家户户屋内和院子里点上蜡烛或油灯,在大门外照庭(点燃干草),放爆竹。后全家
聚餐水饺。许多人通宵不眠,谓"守岁"。60年代,照庭渐废。80年代,放鞭炮、烟花
剧增。"守岁"时,人们多观赏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并收听"夜半钟声"。爆
竹声彻夜不断。
新节日(公历) 多为有革命纪念意义的节日,解放后普遍开展庆祝、纪念活动。
新年 亦称元旦,俗称阳历年。机关、学校、部队、厂矿企业单位多举行庆祝
活动,民间家庭团聚会餐。近几年元旦晚上,群众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年联欢晚
会,已很普遍。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联组织集会或举行其他形式的纪念活动。
"五·一"国际劳动节 城乡张灯结彩,隆重集会或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五·四"青年节 团员、青年举行庆祝联欢或文体活动。
"六·一"国际儿童节 小学多举行文体或野游、爬山活动。
"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党组织举行纪念活动。
"八·一"建军节 举行军民联欢、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
"十·一"国庆节 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张灯结彩、集会庆祝或搞文艺联欢。
农村正值三秋大忙,农民群众多利用中午、晚上聚餐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