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篇 社情民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85&run=13

小 序
章丘县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上人民除务农外,善于经商、打铁,谋生门路较广。
传统风俗加以外地影响,形成了独有的社情民俗。广大人民群众善良、质朴、勤劳;
城镇五方杂处,良莠不齐。风俗习惯,清末沿袭封建传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使封建礼教受到一定冲击,某些陋习始改。但整个民国时期,因社会制度和时代局限,
封建礼俗仍根深蒂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贫困。信仰宗教者渐多。1928年(民国17年),
张鸣九祸章丘,元气摧损。后稍见恢复。1937至1948年,又遭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
动派、伪顽、土顽蹂躏,灾荒频仍,经济萧条,物价暴涨,人民生活朝不保夕,宗教
活动消沉, 反动会道门猖獗。1949年,全县贫雇中农人均占有粮食150余公斤,逃荒
要饭户占14.4%,卖儿鬻女户占2.5%。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镇反"、"三反
五反"取缔反动会道门和"肃反", 封建礼俗渐废,社会新风兴起。政治安定,经济恢
复发展,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1957年,农民人均收入32.5元;人均口粮174公斤,比
1949年增加24公斤。 全民职工平均工资472.8元, 比1952年增长96.4%, 年均递增
14.5%。60年代,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好人好事大量涌现。"文化大革命"
期间,极"左"思潮、无政府主义泛滥,陈规陋习时有抬头,经济发展缓慢。1976年,
农村社员人均分配现金55元,口粮166公斤,职工工资年均递增4%左右。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1982年3月,深入开展"文
明礼貌月"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至1987年底, 农民人均收入达642元,比1978年增长1.3倍; 职工工资8年中增长近1
倍, 年均递增9.4%。城乡储蓄达2.27亿元,比1978年增长13.3倍。城乡人民住房条
件明显改善,生活用品向较高档次发展。正当的宗教活动逐步恢复,反动会道首复辟
活动被打击、取缔。呈现安定团结、日趋繁荣的景象。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境内广大劳动人民还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
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爱憎、追求与向往,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