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疗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66&run=13

清末、民国时期,人民群众皆为自费医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
济发展状况,尽量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步推行公费医疗制、劳动保险医疗、合
作医疗等制度。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属免费医疗制,合作医疗为集体保健医疗制。部
分城镇居民和农民仍为自费医疗,但亦享受政府对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和某些疾病的
免费照顾,具有公共资助因素。
公费医疗 1952年,章丘、章历两县开始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
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 19 53年,成立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委员会。经费列
入国家财政预算, 由县卫生科统一掌握使用,凭单据报销药费。1955年7月,规定就
医人员一律持"公费医疗证"到指定医疗单位就诊,并遵守转诊手续。1973年,县人民
银行工作人员除领导干部外,列为企业编制,不再享受公费医疗;建设银行列入事业
编制, 享受公费医疗。1978年5月,实行公费医疗包干,按实有人数将经费拨到单位
自行管理; 《公费医疗证》 废止。 1984年9月,县人民政府批准县卫生局、财政局
《关于公费医疗改革试行意见的报告》,按每人每年60元标准,对公费医疗实行总额
包干,由卫生部门具体管理。至1985年底,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达9179人。实行公费
医疗制度34年来,共开支502.5万元。因公费医疗人员年龄构成增长、诊疗条件改善、
费用增加和药品浪费现象, 经费大量超支。1985年,公费医疗经费比1975年增加1.9
倍, 平均每个公费医疗人员增加31.85元。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积极探索公费医疗改
革措施。

章丘县历年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情况表
┏━━━━━━┯━━━━━┯━━━━━━┯━━━━━━┯━━━━━┯━━━━━━┯━━━━━━┯━━━━━┓
┃ 年 度 │ 人 数 │ 金额 │ 人均 │ 年 度 │ 人 数 │ 金额 │ 人均 ┃
┃ │ │ (万元) │ (元) │ │ │ (万元) │ (元) ┃
┠──────┼─────┼──────┼──────┼─────┼──────┼──────┼─────┨
┃ 1952 │ 3 400 │ 6.1 │ 17.94 │ 1969 │ 4 341 │ 9.48 │ 21.84 ┃
┠──────┼─────┼──────┼──────┼─────┼──────┼──────┼─────┨
┃ 1953 │ 3 035 │ 7.29 │ 24.02 │ 1970 │ 4 739 │ 7.89 │ 16.65 ┃
┠──────┼─────┼──────┼──────┼─────┼──────┼──────┼─────┨
┃ 1954 │ 4 335 │ 7.8 │ 17.99 │ 1971 │ 4 739 │ 9 │ 18.99 ┃
┠──────┼─────┼──────┼──────┼─────┼──────┼──────┼─────┨
┃ 1955 │ 4 341 │ 6.77 │ 15.6 │ 1972 │ 5 600 │ 12 │ 21.43 ┃
┠──────┼─────┼──────┼──────┼─────┼──────┼──────┼─────┨
┃ 1956 │ 3 640 │ 6.01 │ 16.51 │ 1973 │ 5 220 │ 9.4 │ 18.01 ┃
┠──────┼─────┼──────┼──────┼─────┼──────┼──────┼─────┨
┃ 1957 │ 4 420 │ 6.41 │ 14.5 │ 1974 │ 5 220 │ 13.3 │ 25.48 ┃
┠──────┼─────┼──────┼──────┼─────┼──────┼──────┼─────┨
┃ 1958 │ 3 829 │ 4.66 │ 12.17 │ 1975 │ 5 629 │ 20.1 │ 35.7 ┃
┠──────┼─────┼──────┼──────┼─────┼──────┼──────┼─────┨
┃ 1959 │ 4 000 │ 6.7 │ 16.75 │ 1976 │ 5 950 │ 10.4 │ 17.48 ┃
┠──────┼─────┼──────┼──────┼─────┼──────┼──────┼─────┨
┃ 1960 │ 4 404 │ 4.49 │ 10.2 │ 1977 │ 6 050 │ 11.4 │ 18.84 ┃
┠──────┼─────┼──────┼──────┼─────┼──────┼──────┼─────┨
┃ 1961 │ 4 800 │ 12.29 │ 25.6 │ 1978 │ 6 250 │ 12.5 │20 ┃
┠──────┼─────┼──────┼──────┼─────┼──────┼──────┼─────┨
┃ 1962 │ 4 500 │ 12.24 │ 27.2 │ 1979 │ 6 970 │ 24.1 │ 34.58 ┃
┠──────┼─────┼──────┼──────┼─────┼──────┼──────┼─────┨
┃ 1963 │ 3 861 │ 11.91 │ 30.85 │ 1980 │ 7 513 │ 23 │ 30.61 ┃
┠──────┼─────┼──────┼──────┼─────┼──────┼──────┼─────┨
┃ 1964 │ 3 870 │ 10.03 │ 25.92 │ 1981 │ 7 912 │ 28.7 │ 36.27 ┃
┠──────┼─────┼──────┼──────┼─────┼──────┼──────┼─────┨
┃ 1965 │ 4 095 │ 9.29 │ 22.69 │ 1982 │ 9 102 │ 32.7 │ 35.93 ┃
┠──────┼─────┼──────┼──────┼─────┼──────┼──────┼─────┨
┃ 1966 │ 4 389 │ 8.8 │ 20.05 │ 1983 │ 8 891 │ 34.8 │ 39.14 ┃
┠──────┼─────┼──────┼──────┼─────┼──────┼──────┼─────┨
┃ 1967 │ 4 236 │ 9.27 │ 21.88 │ 1984 │ 8 881 │ 42.5 │ 47.85 ┃
┠──────┼─────┼──────┼──────┼─────┼──────┼──────┼─────┨
┃ 1968 │ 4 274 │ 9.2 │ 21.53 │ 1985 │ 9 179 │ 62 │ 67.55 ┃
┗━━━━━━┷━━━━━┷━━━━━━┷━━━━━━┷━━━━━┷━━━━━━┷━━━━━━┷━━━━━┛

劳动保险医疗 简称劳保医疗。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颁行后,境内铁路、邮电、工矿企业的工人、职员均享有集体劳动保险权利;职工的
医疗费用概由企业负担,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费由企业负担一半;因公负伤、致
残享有更高一些的待遇。劳保医疗所需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提取,从单
位的福利基金中支付。
合作医疗 1968年,普集公社少数生产大队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大队提供
房屋,投入部分基金,并承担"赤脚医生"的报酬。社员每年交纳1至2元的合作医疗基
金。大队成立管理委员会,制订管理制度,由大队卫生室具体管理。社员看病凭《合
作医疗证》 就诊, 交0.05元挂号费, 吃药不花钱。 1969年,全县有48个大队实行
合作医疗制度。1970年6月,普集公社各大队全部实行合作医疗制度。9月,中共章丘
县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召开电话会议,动员全县兴办合作医疗。年内,实行合作医疗的
农村生产大队达689个,占全县农村生产大队总数的86.3%。1973年5月,宁家埠公社
试办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从队办合作医疗经费中提取50%,公社再投入部分
资金,由公社卫生院代管。小伤小病在队办合作医疗解决,重病住院或转诊从社办合
作医疗中报销。1977年,全县16处公社均实现社、队两级管理的合作医疗,队办合作
医疗发展到775个, 占农村生产大队总数的96.6%。 因经费不足, 难以管理,1979
年, 仅剩356个大队参加社办合作医疗。1980年,全部停办。翌年,县卫生局贯彻落
实《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根据实际情况,从效果出发,本着量力而行的
原则,进行分类指导。少数条件好的大队实行"合医合药",全部或部分报销药费;多
数村队实行"合医不合药",集体负担乡村医生报酬,社员看病免收劳务费,只收药费。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式主义和不切实际的做法得以纠正;同时对大队卫生室进行整
顿、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