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47&run=13

城子崖遗址 位于龙山镇东武原河东岸高阜地带。 宛若城垣,乡土史乘称"鹅
鸭城",故名城子崖。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及周、
汉遗存。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30米,总面积22.36万平方米。1928年(民国17年)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发现。 1930至1931年, 进行2次发掘, 揭露面积
1.56万平方米。上层出土的有豆鬲等灰陶器物,属殷墟文化层和战国文化(谭文化)。
下层出土器物以泥质夹砂黑陶为主,其中蛋壳黑陶器为稀世珍品,称黑陶文化。因遗
址与龙山镇毗邻,下层所代表文化共同体便正式命名为"龙山文化"。1961年,被国务
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城子崖遗址"碑碣1块。1982年,又立界碑4块。
平陵城古址 位于龙山镇闫家村北,南洼村西南。东西、南北各长1900米,总
面积为361万平方米。城墙至今残存。1973年,文物普查,定为"汉代遗址"。1975年,
进行探测、发掘,搜集到大量遗物。陶器有板瓦、筒瓦、瓦当、平砖、空心砖、地下
管道、路钉、童棺、瓮缸、背壶、模拍等。器物花纹为禾锄纹、羊角纹、双鸟纹、人
面纹等。文字瓦当为"千秋万岁"、"万岁富贵"等。铁器有锄、镢、铲、锯、锛、斧、
刀、剑、犁、范等。石器有磨、臼、柱础、滑石钱范。铜器有镞头、五铢、货币、大
泉五十、铜灯、铜洗;洗有铭文"延平元年制"。在城南部发现有房基、冶铁遗址、耐
火材料、炭灰、红烧土、铁渣、铁石。城北部有大面积砖铺地及房基,是当时宫殿废
墟。上述器物,均属汉代遗物。1978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碣1块。
董东遗址 位于党家乡小董家村南3米处高阜地带。东西长100多米,南北宽60
多米。总面积6000平方米。遗址暴露土层断面高约2米左右,灰土层厚约0.5至1.5米。
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铲、豆把、鼎足、背水壶鼻、白陶壶、彩陶罐、彩陶缸、黑陶缸、
灰陶缸等。村东、村西北及距此 1.5公里地的焦家村亦有同样出土器物。1973年,泰
安地区组织文物普查时定为"董东遣址"。 属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
化"延续至商、周时期。1981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乐盘故城遗址 又名季官庄遗址。 位于枣园镇季官庄东北350米处。东接巴漏
河床,西靠巴漏河堤,处高台地,面积约400平方米。1965年,修大站水库挖土筑堤,
发掘出灰陶鬲、黑陶片、鼎足、石斧等;并搜集到青铜车饰品、小铜铃、铜马衔、铜
鼎、 黑陶锅等。1973、1981年文物普查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9月25至
10月15日, 县博物馆协助北京大学考古系3人在该遗址进行实习发掘。共开5×5米探
方6个,各方实挖4×4米,加计打隔梁和扩方,发掘总面积115平方米。该文化层堆积
较薄,多数文化层厚度不及1米。据所出遗物,可分4个时期,即:大汶口文化。主要
器形有细颈驼背、宽折沿瘦腹鼎、蓝纹夹沙罐、加高领罐、折沿斜腹大平底盆及甑、
澄滤器残片,观其面貌,当属大汶口晚期。龙山文化。主要器形有罐形鼎、盆形鼎、
袋足、卷沿平底盆、夹砂罐、环足盘等,皆为"龙山文化"常见器形。岳石文化。可
辨器形有足、泥质舌形足小鼎、小盂、盆罐豆、菌形器盖提手等。商文化。其陶器
以灰陶居多,器表多饰中绳纹,主要器形有方唇折沿分裆矮足尖鬲、折沿深腹盆(甑)、
敛口瓮、卷沿瘦腹罐等。从鬲的形态看,其年代大致属殷墟文化早期偏晚阶段。本次
发掘,对了解当地古代文化系列、"城子崖遗址"下文化层内涵和对所谓"城子崖"类型
的理解,均具有积极意义。
亭山遗址 位于曹范乡亭山村北0.5公里许高台地。东西、南北各长300余米,
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文化层0.5至2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器、鬲足、陶纺轮、豆把、
鼎足、黑陶罐、灰陶壶、白陶等。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15
至11月5日,县博物馆协助北京大学考古系3人,在此台地西北部边沿进行实习发掘。
共开5×5米探方4个, 实挖面积72平方米。出土器物和乐盘遗址近似。文化层性质可
分为商代堆积、岳石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大汶口文化层。
土鼓城遗址 位于明水镇东。 《水经注》云:"济水右纳百脉水,百脉水出土
鼓县故城西(按:土鼓城百脉水出其西,杨绪沟水迳其东,二水之间其城在焉) "。据
此,当在今绣水村周围。1973年,文物普查,在绣水村东发现有汉代陶片。1980年,
明水大街展宽时,在小峨眉山北端挖出编钟3个。
县故城遗址 据旧《县志》载:"猇城在县治西北一十五里,俗名古城"。《汉
书·地理志》云,济南郡领县十四,第十二曰猇。1973年,文物普查确定,该城址位
于旧军村西50米处高台地。 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均3万平方米。
灰土层约50厘米。发现灰陶片、砖瓦等,多为汉代器物。据传说,旧军镇内有一南北
大街(今旧军南村)为"南古城",北面一条东西大街(今旧军北村)为"北古城"。但尚未
发现遗址、遗物。
清平军遗址 据旧《县志》 载: "清平军在县治北一十五里旧军镇"。1006年
(宋景德三年),齐州以章丘置清平军。1070年(宋熙宁三年),废军复为县,隶齐州,
称旧清平军镇。后沿革为旧军镇。时,旧军镇水陆交通便利,村西南有白云湖,盛产
鱼虾、藕苇。小清河从村中穿过,船只往来如梭,景似江南。1369年(明洪武二年),
外县移民迁至旧军镇落户,以姓氏集中居住。李姓住李家亭街,孟姓住南北孟家寨。
为防洪水、战乱,筑土围墙。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旧军镇设税课局,收白云湖税
达56年之久。明中叶,孟姓多兼营商业,以贩卖辛寨土布、汉口小布为主。初在河北
鄚州庙会上经营,并开设"恒祥"店铺2个。后经营西北口皮货、杭州丝绸、福建茶叶、
日本"洋布"。清乾隆年间,孟氏商业达鼎盛时期。在京、津、沪、济、青、汉口和东
北等地先后开设"谦祥益"、 "瑞蚨祥"、"瑞林祥"、"瑞隆祥"、"鸿祥"、"泉祥"、"隆
祥"、 "益和祥"8大"祥"字号;并与欧、美外商交往,拉军阀投资入股,数额曾超过
自有资金9倍多。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旧军围墙重修加高,按古城式样建炮台、
城楼。四门有石镌横额:东作、西成、俶南、拱北。民国初,为南北交通要道,汽车
站设于镇中心。 解放后,存有孟氏故宅1处,现已残缺不全。1981年,文物普查,将
清平军城垣和孟氏故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戚城遗址 据旧《县志》 载,在县治东北12.5公里。《水经注》云:"宁戚
城当在济水之南, 獭河之东。"19 81年,文物普查,在刁镇东南张官、王官2村之间
发现大片文化层,有灰陶豆、罐烧土层及汉代墓葬多处。因张官、溪柳2村窑场用土,
遗迹大部破坏。所掘陶器,属战国、秦、汉时期文物。
水寨城遗址 207年(汉建安十二年) ,黄巾军首领张角为屯兵,在今水寨镇城
子庄建城堡,称黄巾固(齐人垒堡为固故名)。
冶铁遗址 位于枣园镇权庄东南400米处。 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总面积
600平方米。 上边现一窑口,有生铁渣、铁镢头、砖瓦、灰陶器等。四周崖壁有红烧
土多处,均属汉代遗物。1981年,文物普查,定为汉代冶铁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
广宗、平郭故城遗址 《魏书·地形志》云,东平原郡领县六,五曰广宗。旧
《县志》载:"广宗城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文祖镇"。文祖镇为章(丘)、莱(芜)通衢。镇
东南青山下与镇北孤山南分别为广宗、平郭2城。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今西巴漏河)。
近年来,群众在文祖镇南"夜战沟",挖出大批铁杆镞头、刀币、钱范等物,多属战国、
秦、汉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