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书画摄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29&run=13

书法 境内书法艺术,人材济济,行、草、隶、篆竞相斗妍。清末、民国时期,
书法多写门对、中堂字画、墓碑、书文等。主要书法艺人有旧章丘城关高奇峰、芦华
峰;党家乡李官庄郭秀石;官庄乡养军店袭普钧;龙山镇巩化文等。1895年 (光绪三
十一年),刁镇旧军村李卧楼,为旧军孟家书写 "亚圣支祠"匾额,名闻京、津一带。
辛寨村辛铸九善书法,先学何绍基,后摹翁同和,采两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济南、
县境内皆有其墨迹传世。 解放后,书法艺术得以发展。 绣惠、刁镇、旧军一带,书
法艺术活动尤盛。1962年,全县举办建国后第一次书画展览。老书法艺人芦华峰、王
恩鉴、孙伯衡、梁国忠、张遵典、滕方鲁等,仍葆艺术青春,以滕方鲁造诣较高。70
年代,党家乡辉柳村刘锡玉,从师张立朝,其作品参加了1980年山东省书法展览。进
入80年代,书法迅速发展;1983年,县书法协会成立,书法艺术创作日益繁荣。除民
间许多对书法有习者外,有些干部职工亦在业余时间习练书法。刘宝华、刘思民等造
诣较高,退休干部宫缙卿的书法别具一格,退休教师李予今行、草功底较深。其作品
均参加过省、市书法展览。
绘画 境内绘画艺术创作有中堂画、条屏、壁画等,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清代,明秀乡牛牌庄马汉三从师江南吴石仙,临摹米氏烟雨图,尽得妙艺,所
绘《烟雨图》被世人称道。
解放后,美术创作繁荣,队伍空前壮大。油画、水彩、水粉等艺术形式开始被广
大作者掌握。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作品百花齐放。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物画兴起。
至50年代末期,主要创作《总路线》、《大跃进》、《为钢而战》、《我就是龙王》、
《粮棉大丰收》等影响较大。60年代,美术活动渐趋规范化。1963年,举办全县第一
届美术作品展览。1973年,举办全县第四届美术作品展览,第一次出现毛泽东的巨幅
画像。明保京作大幅油画《毛主席视察北园》、张景慧作《麦收时节亲人来》,参加
了山东省美术展览。自1972年起,全县每年举行美展一次。平时搞专题性、纪念性美
展。1983年,济南市举办农民画展,展出章丘县作品34件,其中7件获奖。
壁画 境内现存古庙壁画,勾线、着色均具有较高水平。龙山镇赵俊业,水寨
镇殿前村马锡五技艺尤佳。
石雕 境内历来民间艺人众多。阎家峪乡水峪刘在秀技艺较高。他早年从师刘
永权,学石雕、花卉、动物、碑文。以雕刻石狮为佳。
印染 县内印染,图案色彩单纯朴实,构图均衡而不呆板,花样精练富于变化,
一直为设计艺术家们所珍视。1855年,相公庄镇李三官庄王氏家族,在周村设有作坊,
至今已传4代。
纸扎艺术 多用于欣赏和葬礼。春节文娱活动用的有"龙灯" 、"彩船"、"彩灯";
出殡用的有"纸马"、"纸轿"、"纸车"等。明水镇马鞍村马玉美、黄元修;黄河乡唐王
村王成岐技术较高。
摄影 1935年(民国24年),普集韩德九、浅井王连升,邹平县王子厚等在旧章
丘城开办照像馆。时,人民生活困苦,照像生意不佳。1936年,王恩臣请师杨伯然,
在旧章丘城开设"鸿章照像馆"(今章丘一中西邻)。因杨伯然系科班出身,技术较高,
购置器材有门路, 照像生意兴隆。王子厚等人在竞争中停业。1949年,全县照像馆4
家,即:鸿章照像馆及王传福在相公庄、初述良在枣园、姜泽民在普集开设的照像馆。
1950年,王传福从相公庄迁至明水街里开设照像馆。1955年,合作化运动中,改为明
水公社照像馆, 属集体企业。 1978年11月25日,划归县饮食服务公司,转为国营。
1957年,县电影放映队开始摄制幻灯片;各区(镇)相继建立不同体制的照像馆,并开
展新闻摄影业务。1975年,县文化馆配专职摄影员1人。1978年3月,举办第一次全县
迎春摄影艺术展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摄影事业迅速发展。除国营外,私人照像业发展尤快,
仅明水即有 6家。1983年,水寨照像馆开办彩色照像业务。全县摄影艺术空前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