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 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526&run=13

行政机构 清末, 县由劝学所兼管文化。民国初,文化属县政府第3科。1914
年(民国3年),属劝学所。1924年(民国13年),属教育局。1933年(民国22年),属第5
科。抗战时期,1940年,县抗日民主政府设文教科,科长1人。1945年8月,章丘、章
历分治后, 章历县政府设文教科,科长1人,后配副科长1人。1953年9月,章历县文
教科并入章丘县文教科,科长、副科长各1人。1956年2月,县文化、教育机构分设,
建立文化科, 科长1人。 1962年1月,县文化科并入县教育局称县文教局, 由1名副
局长分管文化工作。 从1966年5月,在"文化大革命"冲击下,县文教局无法正常行使
职能作用。1968年4月,设文化组,隶属县革委政治部宣教组。9月,归县革委政治组
教改办公室。 19 70年2月,归县革委政治部宣传组。翌年4月,复设文化组,隶属县
革委政治部。1975年10月,改为县革委文化局,局长、副局长各1人,干部4人,归口
县革委文教办公室 (1980年,改称为县文化教育委员会, 简称县文委。1983年5月,
撤销) 。1981年2月,改称为县文化局。1984年3月,县文化、广播机构合并为文化广
播电视局, 局长、副局长3人,干部、职工8人。6月,文化与广播电视分别设局,文
化局有局长、 副局长、调研员各1人,干部职工5人。198 5年,重建县文委,内设文
化科,由1名副主任分管文化,干部4人,管理全县文化工作。
事业机构 文化馆 1931年 (民国20年) ,县政府设民众教育馆,教育局长
兼馆长。 1937年 12月,日军入侵后解体。1951年,章丘县在埠村、章历县在旧章丘
城建立县人民文化馆。 1953年9月,章历县文化馆与章丘县文化馆合并,馆址在旧章
丘城。1964年,文化馆迁明水。1967年,迁往汇泉路西段路北。至1985年底,有干部
职工16人。
博物馆 1958年,在旧章丘城隅首以南路东建立县博物馆,主要展出农副产品。
历时3个月撤销。1981年后,设文物组,有工作人员4人,隶属县文化馆。1984年,将
文物组从县文化馆分出专设县博物馆,工作人员9人,管理全县文物。
图书馆 1915年(民国4年)8月,在旧章丘城设通俗图书馆。1930年(民国19年),
在旧章丘城教育街设图书馆。1931年(民国20年)后,民众教育馆内设阅览部。1937年
12月,日军入侵后解体。1951至1983年,文化馆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开展借阅活动。
1984年, 将文化馆中图书室分出专设图书馆。1985年,有工作人员8人;在县城山泉
路建成图书馆大楼,藏书约2万余册。
文化站 清末、民国时期,区乡无文化机构。1950至1974年,区、乡、公社文
化工作由文教助理员或文教干部管理。1975年,全县16处公社均建立文化站,各设站
长1人。1980年,宁家埠公社创建文化中心站。至1985年,全县文化中心站发展到8处,
工作人员一般2至3人。
人民剧场 1954年,在旧章丘城隅首以东路南(焦家祠堂旧址) ,由龙山村的"
和兴永",刁镇的"华联"、"联谊",辛寨的"积生",普集的"仁和"5个私营工商业户投
资兴建。 1955年元月1日开业,隶属县工商联。1956年,改属县文化科。1977年,县
文化局将人民剧场移交绣惠公社管理。
绣江影剧院 在汇泉路中段路北。 原名职工俱乐部,1960年落成,隶属县总
工会。1969年,隶属县革委政治部文化组。1975年10月,隶属县文化局。1979年,改
为绣江影剧院。至1985年底,有职工10人。
工人文化宫 在汇泉路东段路北。 为县机关驻地职工的重要学习、文化娱乐
场所。1983年建立,隶属县总工会。内设职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舞厅、篮球场
等,并开展书法、美术展览等活动 。
乡(镇)、厂矿影剧院 70年代末期,部分公社、厂矿兴建影剧院。至1985年,
枣园、绣惠、普集、宁家埠、刁镇、党家、黄河7个乡(镇) 建有影剧院;埠村煤矿设
有俱乐部,明水化肥厂设有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