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401&run=13

组织机构 1927年底,中共党员郭恒祥,在埠村三官庙组建贫民会,郭恒祥任
会长。 1928年, 埠村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同年10月,埠村周围的村庄相继建立贫民
会, 会员达2000余人。1929年1月,郭恒祥遇难,贫民会活动中止。1940年12月,中
共章丘县委在垛庄一带山区成立章丘县农民救国会(简称农救会),会长杨东亮。1945
年8月, 县农救会改称为县农民协会,设副主任1人。1946年6月,在国民党军疯狂进
攻解放区、农会组织屡遭破坏的形势下,中共章丘县委加强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启
发广大贫苦农民的政治觉悟,培养骨干,发展壮大农民协会组织。1949年春,中共章
历县委组建农民联合会(简称农会) ,县委委员焦裕亭兼任主任。1950年6月,章丘、
章历两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 各设主任1人。各区亦成立贫下中农协会。两县贫下中
农协会分别于 1952年3月和1953年9月撤销。 1964年10月,复设章丘县贫下中农协会
(简称贫协) 。中共章丘县委书记张海涛兼主席,另设副主席2人。各公社设贫协,生
产大队设贫协委员。全县贫协会员达25万余人。1966年下半年,在"文化大革命"冲击
下, 各级贫协组织瘫痪。1973年4月恢复,县贫协由中共章丘县委副书记高淑源兼主
任。 至1975年12月,县贫协配副主任2人。公社贫协除垛庄、相公庄、宁家埠外,均
设有主任。全县贫协会员达30余万人。1980年7月,县、社贫协撤销。
主要活动 1927年底至1929年初,郭恒祥领导的贫民会在埠村一带,印发布告,
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发动农民群众
开展反对剥削压榨、争取翻身解放的斗争。1929年后的几年,农民运动暂处低潮。抗
战时期,各级农救会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贯彻《山东省减租减息暂
行条例》开展"减租减息"。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频繁"扫荡"、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
岁月,章南抗日根据地,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农救会员为主体,成立抗日游击小组,
打击敌人。1942年,在日本侵略军第三次"强化治安"、大部地区沧陷的形势下,农救
会员掩护抗日战士、传递情报,配合抗日游击小组进行"反扫荡";扒铁道、割电线、
埋地雷、炸碉堡,袭击日军,发动群众不资敌。是年下半年,抗日游击小组以化整为
零、 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袭击敌人3次,消灭日伪军80余人,迫使敌人龟缩于碉堡
中不敢妄动。 1943至1944年,南部山区日伪据点全被拔除,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恢复建立。各村普遍实行"二五"减租(按原租数额减少25%)、"分半"行息(分半利息),
雇工收入以"至少养活1人"为标准。 农救会响应中共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
召,组织变工队、互助组,投入大生产运动,共建立纺织小组50个、做军鞋小组10个、
油坊3处。并搞好代耕代种、拥军优属等工作,解除了前防战士的后顾之忧。
解放战争时期, 农救会配合各级党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
息"运动。1945年12月,中共章历县委、县政府在王福、王三、王四等村搞"减租减息"
试点。 翌年1月,以农民协会会员为骨干斗争大地主。章丘县七郎院、寨子、南曹范
等村召开反奸诉苦斗争大会。贫苦农民、长工、羊倌、牛倌,向汉奸、地主进行面对
面的斗争。许多在斗争中涌现的积极分子被选为农民协会干部,农民协会组织进一步
壮大。1947年,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组织还乡团,对大批农会干部进行反攻倒
算和血腥镇压。章丘、章历两县农民协会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召开贫雇农积极
分子大会, 开展土改运动,动员广大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章丘县出动担架500多副、
毛驴500余头,送粮15万公斤,做军鞋5000余双;章历县动员1800人参军。1948年6月,
章丘、章历两县解放后,农民协会立即动员群众支援济南战役,抬担架、送军粮、修
铁路等。
1950至1952年,章丘、章历两县以贫下中农协会为核心,组织贫下中农队伍,开
展"土改"、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和互助合作运动。章丘县在土改中,共没收、征
收土地4.73万亩,房屋 3.01万间,粮食189.24万公斤,耕畜2037头,农具3.26万件。
土改结束后,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成立季节性互助组8261个、常年互助组1240
个,入组农户3.2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2.5%。有1064名贫下中农子弟参加中国人民
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章历县成立季节性互助组3694个、常年较低互助组1180个、
常年较高互助组229个。 1952年3月至1964年9月,因贫下中农协会撤销,贫协活动中
止。1964年10月,县、社贫下中农协会成立后,开展阶级斗争教育,进行忆苦思甜;
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重新组织贫下中农队伍。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贫协机构瘫痪,活动中止。1973年4月,各级贫协恢复后,
组织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商店和合作医疗等。1974年,各公社均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学
校、商店的"委员会"或 "领导小组"。1976年,全县有农村中小学贫管组816个、2117
人; 基层商店贫管会16个、96人;外村门市部贫管会76个、304人。1976年10月后,
各级贫协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1978年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
心的转移, 组织农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先后推行"四小管理"、"联产计酬"、"
大包干"等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开展多种经营, 使农村经济注入生机、 活力。
1980年7月,县、社贫下中农协会撤销,活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