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371&run=13

境内计划经济始于1949年。历经"三年经济恢复"、"三年调整"、6个"五年计划"8
个时期。至198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很大发展。
1950年,章丘、章历两县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发展计划,均由县政府秘书室,围
绕国家所确定的任务和淄博专署下达的指标结合县情编制。为治愈战争创伤、恢复生
产,重点发展工农业,促进4大合作(农业、供销、信用、手工业) 的发展,相应地兴
修水利,发展文教卫生等事业。章丘、章历县创办师范和中学,有计划地培养师资和
国家建设人才。
1953年,根据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照国家"一五"期间发展国民
经济的方针及专署下达的指标,结合当地实际,编制章丘县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
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计划地培养建设人才,促进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继续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发
挥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各级党政将重点转移到农业互助合作化上来,书记负责,
亲自动手,全党办社。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各乡社、组的堡垒作用。1957年,实
现合作化,彻底改变所有制,扩大社会主义影响。有计划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充
分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确保计划实施。
1958年, 县计划统计局,本着"多、快、好、省地发展各项事业"的方针与"长期
计划要可靠, 短期计划要积极"的原则,编制了"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
重点保证国家需要和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增产粮、棉、油料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林、
牧、蚕业等。提高粮食产量,增种高产作物,保证人民食需,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
家工业建设,解决饲料需要。因计划指标过高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影响,1962年,实种
粮田面积116.06万亩,亩产93.5公斤,总产量1.09亿公斤,分别比1957年减少7.8%、
29.7%和34.7%。粮食总产量仅占预计总产量2.28亿公斤的4.8%。
1963年,深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总结经验教训,在纠正蛮
干、克服浮夸风的思想指导下,县计委实事求是地制订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整
计划。计划指出,"二五"期间,除因自然灾害影响外,人为的"左"倾错误,造成工农
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困难,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严重损害。为挽回经济损失,控制基
建投资,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集中优势,发展工农业
生产,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66年初,县计委根据地委"三五"规划会议精神,结合县情,编制了全县"三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县扩大耕地3万亩,粮食产量年均递增12.1%;种植棉
花10万亩,总产达到350万公斤,年均递增21%;种植花生8万亩,总产1000万公斤。
农业总产值由1964年5450万元增至1.15亿元。普及小学教育,兴办半工半读学校。公
社、管区办中学,生产大队办小学。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以下。具体措施为,"山、
水、 林、田"综合治理,根治东、西巴漏河,巨野河。上游搞蓄水工程,中部搞农田
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北部搞"三田一改",彻底改造涝洼地。为改变沿黄地区面
貌,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旱涝并防"的目的,编制了农业发展规划。根治境内
小清河上游, 解决顶托问题。 对内部治理具体方案为:充分利用黄河水,放淤稻改
(涝洼地改种水稻) ;扩大胡家岸倒虹吸工程,在土城、北大寨新建2处虹吸工程,解
决高官寨、黄河公社稻田用水(高官寨2.05万亩,黄河4万亩) ;利用虹吸工程,对胡
家岸以东4万亩,北大寨万亩沙土地,分期分批放淤;结合稻改,在高官寨、魏化林、
唐头、南孟一带,发展自流灌溉8000亩;在相公庄、傅家、梨珩、南孟、东胡、徐寨、
郝庄建立提水站, 浇地4000亩;在黄河埝里发展井灌2.5万亩;对沿黄地区的粮食、
林牧业, 提出增长50%设想,基本解决吃穿消费,并对国家作出一定贡献。"文化大
革命"开始后,"三五"、"四五"规划落空。县革委一年一度召开三级干部会(县、公社、
生产大队),公布指令性计划指标。因统得过死,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县计委在县委、
县政府领导下,立足当地优势,实事求是地编制"五五"计划指标,正确地指导国民经
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981年,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的原则, 采取指令性、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3种计划管理形式,制订了"
六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