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321&run=13

电信网路 电报电路 1921年(民国10年),在旧章丘城东关路北设电报局。
1934年,设电报支局,莫尔斯符号电报电路直达济南。因战争连年,电报电路屡遭破
坏。至1959年,一度无电报电路。1953年,开通章丘泰安话传电报电路。1958年,开
通章丘济南人工电报电路,与历城同线。1975年,开通章丘泰安电传电报电路,境内
16处支局均为话传电路。1979年,电传电路改为直达济南,形成从县邮电报房通达全
国各地的电报通信网路。
电话电路 1930年(民国19年) 6月,架通枣园旧章丘城境内第一条电话线路。
1931年7月, 成立电话事务所。19 33年,境内电话259杆公里,通话地点有旧军、临
济、刁镇、相公庄、普集、明水、山后寨、埠村、小龙堂、枣园、张家林。1934年,
始设长途电话, 线路长261公里,分别通达周村、邹平、历城、齐东。因战乱经常中
断, 至1949年,几乎全被破坏。1953年,开通章丘泰安长话电路1条。1954年,境内
电话线路有3条:县邮电局(址旧章丘城) 明水、明水龙山、明水埠村。1955年,全县
17个区有10个区架通电路。1959年,开通明水济南3路载波电路,长途电路增至8条。
至1960年4月,全县777个大队全通电话。1978年以来,电话电路迅速发展。1985年,
农话电路达64条,长话电路明水至济南、泰安、张店、王村、博山、莱芜等市、县均
开通直达电路。全县22个乡(镇) 和363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42.5%)全通电话,
初步形成从县邮电局通达全国各地的长途和农村电话网路。
工程设备 电报设备 民国时期,电报设备简陋落后。抗战爆发后,电报通
信名存实亡。自1949年始,经过长期恢复,1958年,正式开通电报电路,安装莫尔斯
(振荡器音响式) 电报机1部。1975年,安装电传机1部。1985年,有3部55型电传打字
机。
电话设备 通信线路,解放前,皆为架空明线,木制线杆,战争中屡遭破坏。
解放后,自1956年始,农村电话(县以下电话)与有线广播同线,在县邮电局和各支局
安装倒换扳闸, 广播时间不能通话。1960年,市内电话 (县城电话,下同) 始用铅
包皮电缆。1967年,明水至旧章丘城架设县境内第一条水泥杆路,全长17公里。1971
年,广播载波机研制成功,在县邮电局到公社的中继线上推广使用,实现"一线三用"
(同时传送报警信号),解决了电话、广播不能同时开放的矛盾。1975年,明水修建电
缆管道,电话电缆开始由架空转入地下。1977年,农话中继线出局一段始用长途对称
电缆。1979年,济南至青岛长途线路进县邮电局,建立干线增音站。1985年,全县共
有农村电话线路1212杆公里, 中继杆路上水泥杆占91%。地下管道4公里。农话、市
话线路维修配三轮摩托车1辆,维护质量提高。1982年,华东7省、市组织检查,章丘
县农话设备维护质量名列前茅。
交换设备 30年代,境内仅有少数5至10门的小总机,战争中遭破坏。1951年,
章丘县在农村设一电话班, 有简易小总机1台。1955年,交换机发展到3部、65门,
安装电话12部。 1958年,县邮电局办小工厂,自制简易电话机240部、小总机多台。
1964年, 县邮电局设有长途交换机1台、农话交换机3台、市话交换机2台,各支局设
有交换机16台;公社以下有集体经营的交换机13台。1970年,市话安装共电复式交换
机400门。1979年,县邮电局长话、农话安装508型共电交换机8台(16座席)。1981年4
月, 市内电话改为自动电话, 安装纵横制交换机1000门。1985年,全县共有交换机
107台、5075广门,安装电话机3327部,电话普及率达0.36部/百人。
载波设备 1959年, 济南明水开通鲁031型3路载波机1套, 为境内第一部载
波机。1967年,明水旧章丘城开通晶体管3路载波机1套,为全县农话电路上第一部载
波机。年底,3路载波机增至5套(对济南、泰安各1套,枣园1套,绣惠2套) ;单路载
波机(B84型) 14套。为全省最早实现县至公社载波化的县份之一。1979年,明水设增
音站后, 安装12路干线增音机9部。至1985年,全县共有高、低12路载波增音机12部
(济青干线用) 、12路载波机3端(对济南1端,明水、枣园各1端)、3路载波机17端(对
济南2端,其余为农话)、单路载波机26端。
电源设备 1975年10月,邮电局安装电灯始用市电。1979年,市话改共电,分
别由临沂和菏泽调进旧柴油发电机组2组。 同年4月,建立增音站后,更新110型24千
瓦柴油发电机2台,130伏、24伏蓄电池各2组。设电力室,保证通信安全供电。
电信业务 电报 1921年(民国10年),县设电报局。1953年,开办话传电报
业务, 业务量890份。 1958年, 人工电路开通后,业务量增至9050份。1959年,去
报份数增至5.39万份。"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所下降。1971年,县邮电局报房设一专
人投递市内电报,其余电报随投递班期邮送。1975年,去报份数3.56万份。1983年,
恢复到5.38万份。电报投递方式由"邮送"改为"专送"。县邮电局报房设电报投递质量
管理员1人。 全县16处支局均办理电报业务。1985年,去报份数达6.92万份,比1975
年翻一番。
电报资费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电报资费为每个字0.13元。1955年,普
通电报跨省每字0.135元。 1958年元月1日,调整邮电资费,电报每字0.035元。1979
年7月1日, 又恢复收译报费。1983年12月1日,将电报资费每字调为0.07元,加急加
倍,译报费每字0.05元。
电话 1952年前,电话业务量开展甚少。长话,1953年,达2168张。1956年,
全县开办农村电话业务,当年去话330张。1958年,增至13.92万张。农话月租费,每
部电话为5元;市话月租费单机每月为5.5元。1959年,长话达2.05万张,比1953年增
长近9倍。1965年,去话达29.28万张。1978年,发展到69.07万张,为1965年的2.4倍。
1979年, 市话月租费改为9.5元。 1980年,农话月租费,每部电话改为8元。长话达
11.11万张。1981年,市话月租费调为13元。1985年,长话达16.39万张,比1980年增
长47.5%。

章丘县电信业务量统计表
┏━━━━━━━━━━┯━━━━━━━━━━┯━━━━━━━━━━┯━━━━━━━━━┯━━━━━━━━━━┓
┃ 项目│ 电 报 │ 长 话 │ 农 话 │ 市话容量 ┃
┃ 业务量 │ (万份) │ (万张) │ (万张) │ (门) ┃
┃年份 │ │ │ │ ┃
┠──────────┼──────────┼──────────┼─────────┼──────────┨
┃ 1955 │ 0.37 │ 0.52 │ │ 30 ┃
┠──────────┼──────────┼──────────┼─────────┼──────────┨
┃ 1960 │ 3.59 │ 2.78 │ 33.13 │ 250 ┃
┠──────────┼──────────┼──────────┼─────────┼──────────┨
┃ 1965 │ 1.82 │ 2.88 │ 29.28 │ 200 ┃
┠──────────┼──────────┼──────────┼─────────┼──────────┨
┃ 1970 │ 2.59 │ 3.73 │ 37.63 │ 300 ┃
┠──────────┼──────────┼──────────┼─────────┼──────────┨
┃ 1975 │ 3.56 │ 5.59 │ 47.62 │ 300 ┃
┠──────────┼──────────┼──────────┼─────────┼──────────┨
┃ 1978 │ 4.06 │ 9.98 │ 69.07 │ 400 ┃
┠──────────┼──────────┼──────────┼─────────┼──────────┨
┃ 1980 │ 4.43 │ 11.11 │ 65.53 │ 600 ┃
┠──────────┼──────────┼──────────┼─────────┼──────────┨
┃ 1983 │ 5.38 │ 12.92 │ 71 │ 1000 ┃
┠──────────┼──────────┼──────────┼─────────┼──────────┨
┃ 1985 │ 6.92 │ 16.39 │ 98.82 │ 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