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317&run=13

运输工具 清末,境内交通运输工具原始、落后。客运,一般行人多以骑驴、
马代步;富人多乘轿子或马拉轿车;妇孺外出,多雇毛驴、坐手推木制独轮车或畜力
铁木轮大车。货运,靠木制独轮车、畜力铁木轮车和肩挑人抬。从淄川入境通往济南
的大道上,手推木制独轮车日夜不绝,以运煤炭、窑货、食盐、粮食、大葱为主。航
运,黄河通行小划船、木帆船;小清河通行木制对槽船。
胶济铁路通车后,客运,进城主要乘火车。1932年(民国21年) ,枣辛、利菏2条
公路通行汽车,其中枣辛公路有2辆汽车往返。民间客运引进"洋车"(人力黄包车) ,
全县有"洋车"30辆。货运,随着煤炭资源的大力开发,引进机动车辆,普集镇天尊院"
旭华"、"德记"两家煤矿购进载货汽车2部,从矿区往火车站和交通要道运煤全用汽车。
民间运输,引进畜力胶轮大车和胶轮地排车,但仍以手推木制独轮车、畜力铁木轮车、
驴驮和肩挑人抬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客运工具:1950至1953年,自行车逐渐增多。旧章丘城出现人力
三轮车,可乘1至2人。行人骑驴已不多见。除结婚外,乘轿子绝迹,畜拉轿车渐少。
1953年后,客运工具逐步向机动车辆发展。长途,乘汽车、火车;短途,以人力三轮
车、畜力胶轮大车为主。1958年,中共章丘县委用1辆旧卡车换来美式吉普车1辆,为
全县第一辆小轿车。1965年,全县有大客棚4辆,小轿车2辆。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
建设的迅速发展, 国家、集体、个体专业户一齐上,机动车辆迅增,客运工具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1983年,有大客棚54辆,其中专业户19辆;小轿车46辆。1985年,有
大客棚60辆(含专业户94辆),小轿车、小客棚258辆,自行车18万辆,轻骑510辆,摩
托车250辆。 货运工具:1953年,县搬运社、马车服务社,全部改用畜力胶轮大车。
1958年, 章丘农场购进载货汽车1辆。1960年,山东省支援联营拖拉机84部,建立县
拖拉机站。1965年,全县有载重汽车31辆,畜力胶轮大车376辆,地排车455辆,手推
木制胶轮车2007辆。 1983年,拥有载货汽车993辆。1985年,拥有载货汽车2190辆,
14.7千瓦以上专业运输拖拉机3100部,畜力胶轮大车150辆,地排车925辆,手推木制
胶轮车818辆。 长途货运,已全部用汽车、火车;短途运输以拖拉机、畜力胶轮大车
为主;小型搬运以地排车、手推木制胶轮车为主。畜驮人抬已罕见。
人畜运输 清末民初,境内运输主要靠人畜。
1932年(民国21年),运货挑夫,每人能挑40公斤,日行约50公里,酬劳1元(银币,
下同)。人推木制独轮小车,每辆值10元,可用10年左右,载重200公斤;每小时可行
5公里,每50公里50公斤运费1.1元。"洋车"(人力黄包车) ,往来大路、车站间,"旅
客多乐乘之", 每0.5公里约付车费0.05元。驴驮,每50公斤日运费1元。大道运输以
畜拉铁木轮大车为最普遍,每辆约值120元,可用20年;载重800公斤左右,每小时可
行4公里,以运煤炭、粮食、杂货为大宗;每50公斤50公里运费1元以上。
1938年12月至1948年6月, 先后因日军入侵、土匪盗贼横行、国民党军进攻,民
不聊生,行路常遭劫,人畜运输萧条。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县民主政府组织
支前, 人畜运输发挥了主要作用。章历县,1946年冬,征粮15万公斤支前;1947年7
月, 为支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组织担架100副;1948年,为支援济南战役准备大
车60余辆。章丘县,为支前组织挑夫2000人次,牲畜5.57万头。均靠人畜运输。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畜运输仍颇盛行。1952年,有手推木制独轮车2000辆,用于
种田、倒运货物等。
从1956年,大量使用地排车,运费每吨公里0.22元。马车运输亦发展起来。1958
年, 县搬运合作社马车日运量6至8吨,运费每吨公里0.18元。每日大件活2元、小件
活1.8元,装卸工2.3元。1960年后,机动车辆逐步取代人畜车。自1983年始,除农民
种地、赶集、送公粮外,长途运输已不再用人畜车。地排车、手推木制独轮车主要用
于工程倒运、盘点、理货和运庄稼等短途运输,为机动车辆运输不便的必要补充。
公路运输 客运 1932年(民国21年),境内有枣辛、利菏2条公路通行班车、
军车。其中枣辛公路有汽车2辆,往来行驶,每人每0.5公里按2分5厘收费 (银币) 。
1951年,始设公路站,管理公路养护。1983年,拥有大客车35部,小客车46部。14个
区(镇)全通汽车,主要站点21个,日发客运班车25班次,客运量1200人次。另有济南
市长途过境客车和农民个体、联户客车20多部。明水汽车站分别在刁镇、水寨、吕家
寨、 辛寨、垛庄、田家柳等地开设驻站点, 早晨送群众进城,晚上接回。1984年10
月,全县日均发送旅客6000人次。1985年,全县日发客运量增至7000人次。年底,区
划调整后,22个乡(镇)全通汽车,形成了以明水为中心,辐射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
客运网。
货运 1965年,全县拥有载重汽车31辆。县运输公司,1970年有载重汽车6辆,
货运量3万吨, 周转量144万吨公里。1975年,有载重汽车14辆,货运量6.9万吨,周
转量521万吨公里。1980年,有载重汽车44辆,货运量15万吨,周转量1016万吨公里。
1985年,全县拥有载重汽车2190辆, 其中县运输公司有载重汽车73辆, 货运量25万
吨, 周转量1579万吨公里。通车里程429.5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11.1公里。主要干
线8条。大型桥梁31座,1353米。涵洞2 42座,3966米。公路完好率68.8%。
铁路运输 民国初,胶济铁路境内路段"为最发达",成为客货运输的主要命脉。
货运,输出货物以煤炭、大葱、粗石料、石灰为大宗;运进货物以棉纱、杂货、煤油、
面粉、木材居多。1932年(民国91年),输出货物共3.2万余吨,其中普集车站近2.7万
吨, 明水车站3385吨, 枣园车站2075吨。 输出货物总量中,煤炭2.9万吨,占90.3
%; 大葱1095吨,占3.4%;粗石料540吨,占1.7%;石灰450吨,占1.3%。运进货
物共50.3万吨,其中普集车站近49.8吨,明水车站3693吨,枣园车站1620吨。运进货
物总量中,棉纱、杂货49.9万余吨,占99.2%;煤炭1755吨(博山、大昆仑、黉山煤),
占0.3%:面粉420吨,占0.08%;木材380吨,占0.07%。
新中成立后,铁路运输量逐年增加。1953年,发运旅客30.4万人,外运货物3.33
亿吨, 进货3.9亿吨。1966年,因红卫兵进行"文革"大串联,铁路运输秩序混乱,发
运人数骤增至35.1万人,比上年增加5.5万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
开放、 搞活"方针的贯彻,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家、集体、个体、联户专业户一齐
上, 客货运输量激增。1983年,发运旅客50.53万人,外运货物50.3亿吨,进货75.1
亿吨。1985年,发运旅客113.44万人,外运货物91.4亿吨,进货45.4亿吨。
水路运输 境内水运,主要靠黄河、小清河,两河岸线共长45.88公里。
黄河 位于县治北40公里处, 是与济阳县的界河。流经章丘27.08公里,有胡
家岸、蒋家、北房、王家圈等9处渡口。清末,"上游自胡家岸起,下至张虎店一带,
计五十余里, 非舟筏无以利涉"。民国时期,通行小划船、木帆船。货运以粮食、大
葱、杂货为大宗。1932年(民国21年),运费每50公里50公斤约需四角(银币)。新中国
成立初期,仅通行小划船、木帆船。船体小而简陋,人工操作,行速慢,经不住风浪,
翻船事故时有发生。自1975年始,长途运输有轮船通行。1982年,在胡家岸渡口设机
帆船1艘, 长32米、宽14米、高2.5米,载重230吨。1983年,为加强水运管理、确保
安全,县交通局在北房设立渡口管理所。北房、蒋家渡口增设机帆船。全河段共有木
帆船16只, 11 5吨;机帆船14艘,308吨。除供群众过河种地、赶集、经商外,还运
送粮食、大葱、杂货等。1985年,各类船只日均运客达6000人次。
小清河 小清河在县治北27公里处。流经章丘长18.8公里。水流缓慢。清末,"
住来帆樯不断"。 民国时期,通行对槽船,凡由县内发往济南的大宗土产,多赖此河
转运。新中国成立后,仍通行对槽船,时速4公里。在赵百户设码头1处。主要转运粮
食、大葱、食盐、西瓜、杂货等。1969年,修建双曲拱大桥后,渡运停止。
专业运输 县运输公司,为专业运输集体单位,建于1953年。初建时,组织木
制手推独轮车200辆, 职工200人,划为3个运输队,分设于平陵、枣园、明水,每车
日运货量3吨,运费收入2.9元。运输工具,后来逐渐发展到使用木制手推胶轮车、地
排车、 畜力胶轮大车和机动三轮车。1984年,全部改用汽车。1985年,共有职工440
人, 汽车8 0辆,完成货运量25万吨;挂车61辆,共完成周转量1579万公里。主要承
运煤炭、化肥、水泥、石料、石灰及农副产品。全县有运输专业户27户,大客车24辆,
载重汽车45辆,畜力胶轮大车376辆。
联合运输 1966年,县建立联合运输办公室,由分管工交的副县长任主任,工
作人员从县交通局、人民银行、运输公司、火车站、济南市运输公司汽车五队抽调组
成。主要任务是加强铁路、公路联合运输,计划物资平衡管理,承运进出货物。银行
负责收费,实行旅客、货物一票到站的办法。火车、汽车站打破县境范围,互相代售
车票。自1978年始,铁路不再参加联运,只进行铁路运输平衡,对全县运输实行统一
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价。1980年,联合运输办公室改称联合运输指挥部,负责货
源管理,平衡给各运输部门。银行不再收费,受托单位直接结算。为加强运输市场管
理,县政府制发《章丘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将1/
3的货源拨给个体户、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运输,以扶持农民专业运输。
经营管理 县交通局,负责贯彻实施上级有关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管
理运输市场、公路建设、安全教育,培训汽车驾驶员,处理交通事故等。各乡(镇)运
输管理站为县交通局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管理交通运输市场,搞好农村副业运输及
各厂矿企事业装卸队伍的管理等。
公路站,系事业单位,隶属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公路修建、养护。行政经费由济
南市公路段拨款,实行包干制。公路养护、工程、站房、车辆等固定资产,均由济南
市公路段检查验收拨款,结余归站使用。年均征收养路费约400万元,全部上缴。
县运输公司,是自负盈亏集体企业单位。主要经营方式,由济南市交通局下达计
划,承包货物运输。管理手续以吨公里、利润、耗油、安全等经营指标进行考核。根
据车队、机械大修等情况实行岗位责任制。车队实行单车到人、里程定额,根据完成
任务情况奖惩。1984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1984)1号文件精神,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县交通局与运输公司签署合同,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