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 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226&run=13

章丘县私营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至元末,发展成为"铁匠之乡"。清末、民初,
境内有四匠(铁匠、石匠、木匠、泥水匠)、四坊(磨坊、油坊、豆腐坊、粉坊)、煤窑、
砖瓦窑及棉织、丝织、草绳、酒、神香、毡业等家庭手工业作坊。1928年(民国17年),
遭张鸣九摧残,元气大伤。后稍恢复。1932年(民国21年),私营工业有丝织工厂1家、
草绳工厂2家,总产值2.2万元(银币,下同),其产品"因受外货影响,销路尚不畅旺"。
其中和记铁机缎工厂, 总号设于周村,在章丘县明水镇设一分厂。有铁轮机30余架,
年产缎200匹,总产值7000元。产品销往当地及周村、河南等地。时逢丝价暴跌,"亏
累已甚,加以销场滞涩,营业大受影响"。同丰、东鲁2家草绳工厂,年产草绳350吨,
每吨市价45元,总产值1.5万元。产品多运销青岛。

1932年章丘县私营工厂概况表
┏━━━━━━┯━━━━━┯━━━━━┯━━━━━┯━━━━━┯━━━┯━━━━━━━┯━━━━━━┓
┃ 业 别 │ 厂 数 │ 产品种类 │ 年产量 │总产值(万 │外销量│ 输出地点 │ 运输工具 ┃
┃ │ │ │ │银元) │ │ │ ┃
┠──────┼─────┼─────┼─────┼─────┼───┼───────┼──────┨
┃ 丝 织 │ 1 │ 铁机缎 │ 200匹 │ 0.7 │200匹 │ 周村 河南 │ 火车 ┃
┠──────┼─────┼─────┼─────┼─────┼───┼───────┤ ┃
┃ 草 绳 │ 2 │ 草 绳 │ 350吨 │ 1.5 │350吨 │ 青 岛 │ ┃
┠──────┼─────┼─────┼─────┼─────┼───┼───────┼──────┨
┃ 合 计 │ 3 │ │ │ 2.2 │ │ │ ┃
┗━━━━━━┷━━━━━┷━━━━━┷━━━━━┷━━━━━┷━━━┷━━━━━━━┷━━━━━━┛

家庭手工业种类繁多,其产值远在工厂以上。较兴隆的有酿酒、织布、织扎腿带、
制神香、毡业等,共185家,总产值27.44万元。

1932年章丘县家庭手工业概况表
┏━━━━━┯━━━━┯━━━━━━┯━━━━━━┯━━━━━━━━━┯━━━━━━━━━━┯━━━━━━┓
┃ 业别 │ 家数 │ 产品种类 │ 年产量 │ 总产值(万银元) │ 分布区域 │ 销售市场 ┃
┠─────┼────┼──────┼──────┼─────────┼──────────┼──────┨
┃ 酿酒 │ 60 │ 高粱酒 │ 35万公斤 │ 14 │ 旧章丘城关一带 │ 当地集市 ┃
┠─────┼────┼──────┼──────┼─────────┼──────────┤ ┃
┃ 织布 │ 50 │ 土布 │ 0.47万匹 │ 2.35 │ 四乡 │ ┃
┠─────┼────┼──────┼──────┼─────────┤ │ ┃
┃ 织扎腿带 │ 50 │ 扎腿带 │ 2.4万付 │ 0.24 │ │ ┃
┠─────┼────┼──────┼──────┼─────────┼──────────┼──────┨
┃ 制神香 │ 20 │ 神香 │ 1万包 │ 10 │ 明水 │ 省内 ┃
┠─────┼────┼──────┼──────┼─────────┼──────────┼──────┨
┃ 毡业 │ 5 │ 毡帽 │ 1万顶 │ 0.4 │ 普集 │ 境内及 ┃
┃ │ ├──────┼──────┼─────────┤ │ 邻县 ┃
┃ │ │ 毡鞋 │ 0.3万双 │ 0.45 │ │ ┃
┠─────┼────┼──────┼──────┼─────────┼──────────┼──────┨
┃ 合计 │ 185 │ │ │ 27.44 │ │ ┃
┗━━━━━┷━━━━┷━━━━━━┷━━━━━━┷━━━━━━━━━┷━━━━━━━━━━┷━━━━━━┛

1937至1948年,战争、灾荒连年,私营工业、手工业衰敝。至解放前夕,仅存少
数榨油、酿酒、造纸作坊及煤窑、砖瓦窑等。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3年恢复,1954年,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总产值达593.04
万元,比1949年增长2.5倍。个体手工业共有35种行业,从业1.44万人,其中铁、木、
条苇及砖瓦、 石灰、缝纫业,1.08万人,总产值478.4万元,分别占私营工业、个体
手工业总人数和总产值的75.1%、80%。在全县基本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居重要地位。
铁业集中于东南部,砖瓦、石灰窑多在胶济铁路沿线,条苇编织业多布于白云湖、芽
庄湖一带。所需原料,铁业、绳经业从济南购进部分废次钢材、竹料,从莱芜购进苘
麻;木材加工、砖瓦、石灰、条苇编织等业,多就地取材。1956年,对私营工业、个
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 全县1.2万名个体手工业者,组建生产互助合作社
(组)119个。经过整顿,年底,保留社(组)66个,其中木业14个,铁业、翻砂业13个,
其他行业39个。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实现合作化。1957年后,在"左"倾错误影响下,
私营工业、 个体手工业锐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工业、手工业振兴。
1985年,发展到1901个,总产值1.0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3%。至1987年,
个体工业、 手工业达1.17万家, 3.49万人,总产值2.9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