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 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22&run=13

龙山文化证明,早在56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境内即有先民繁居。
少昊之世,为爽鸠氏之墟。
虞、夏,隶季氏(今淄博市临淄区),为青州之域。
殷商,先隶逢柏陵(今临淄),后隶薄姑氏(即亳姑、古,又称薄姑。今博兴县);
西部属谭国,都城今龙山镇城子崖。
西周,东部属齐国,西部属谭国。
春秋初期,西部属谭国,西北部隶齐国赖邑。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 ,齐国
灭谭国后属齐国。公元前680年(鲁庄公十四年) ,划北部为大田宁戚的封邑,称宁邑
(今刁镇永清寺) 。公元前547至490年,齐景公划台为晏子封邑,称台邑。公元前546
年(鲁襄公二十七年),齐景公划西部封大臣崔杼,称崔邑(今黄河乡土城)。
战国,先属齐国,后属田齐。
秦初,属田齐。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全国划36郡,属济北郡。
西汉,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 ,封齐悼惠王子安为阳丘侯。公元前153年(景帝
四年) ,嗣侯偃坐出界,国除,改阳丘国为阳丘县(回军镇,今绣惠镇回村)。又分置
土鼓(今明水镇) 、菅(菅家庙,今邹平县菅家村)、猇(今刁镇旧军)、东平陵(今平陵
城古址) 、朝阳(延安镇,亦名魏王城,今属邹平县)等县,属青州部济南郡,郡治东
平陵。
东汉初,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猇县、菅县,西北部为朝阳县,西部为东平陵县,
南部为土鼓县。属济南国(都东平陵城)。后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阳丘、猇县并入东
朝阳县。
三国,属魏国乐安郡。
晋,置有平陵(由东平陵改称)、菅等县。废土鼓县入平陵县,属青州部济南郡。
废菅县入东朝阳县,改属乐安国。313年(晋永嘉七年),济南郡治迁往历城。
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又侨置东魏郡,以朝阳县属。复置
顿丘郡,析朝阳地为卫国县属之。北魏,朝阳县属济南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
(治回军镇) 。556年(北齐天保七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废土鼓县入卫
国县。属齐州。
隋,586年(开皇六年) ,改卫国县为亭山县,又置朝阳县(治今黄河乡临济村)。
596年(开皇十六年) ,"以博州亦有高唐",改高唐县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
朝阳县为临济县。另置朝阳、营城县。606年(大业三年),朝阳县入临济县。属齐郡。
唐,619年(武德二年) ,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章丘、亭山、营城4县。625
年(武德八年),废营城入平陵,又以废邹州之临济来属。627年(贞观元年),废谭州,
属齐州。643年(贞观十七年) ,改平陵县为全节县。815年(元和十年) ,并全节县入
历城县。820年(元和十五年),废亭山县入章丘县。五代,沿唐置。
宋, 置章丘、临济2县。1001年 (咸平四年) ,废临济县入章丘县,属济南郡。
1006年(景德三年),置清平军(治今刁镇旧军)。1069年(熙宁二年),废清平军,属齐
州。1116年(政和六年),齐州升格为府,属济南府。金,属山东东路济南府。1130年
(金天会八年) ,伪齐儿皇帝刘豫,改济南府为兴平郡,属伪齐兴平郡。1137年(金天
会十五年),伪齐政权废,直属中央尚书省。
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
明,1367年(朱元障吴元年),改济南路为济南府,属济南府。
清,沿明置。
民国初,废府州而存县设道,属岱北道。1914年(民国3年),改属济南道(后改济
南府)。1938至1942年,属鲁北行署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5年8月,划为章丘(县治埠村)、章历(县治旧章丘城)2县,属泰山专区。
1946年6月,章历县划归渤海行署清河专区。
1950年4月,章丘、章历两县划归淄博专区。
1953年9月,章历县撤销并入章丘县(县治旧章丘城),划归泰安专区。
1958年8月,县治迁往明水。是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章丘县划归济南市。
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划归泰安专区。
1979年1月,划归济南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