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特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172&run=13

章丘大葱 被誉为"葱中之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特殊的香味和
辛辣味。常食大葱,不但能增进食欲,并有一定医疗效果。葱白肥大、细嫩,于淡辣
中略带清甜,耐久藏。生吃、凉拌最佳,炒食、调味、配锅亦好,堪称葱中珍品。为
山东人最喜爱的常备蔬菜之一。大葱蘸酱就面饼,是地道的山东风味,尤为广大群众
所喜食。大葱又是某些山东名菜的主要佐品,烤鸭、红烧肘子、油炸大肠等,都以大
葱调味;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葱扒鱼唇等名菜,则以章丘大葱为主料;还
有葱油泥、 葱椒泥、葱油、葱椒绍酒等用葱制成的调味品。人们常说,"如言山东菜,
菜菜不离葱"。 章丘大葱的最大特点是"大"。长势强、不分蘖,植株直立高大。主要
品种为"大梧桐"。 绣惠镇乔家庄,曾有一株"大梧桐",株高170厘米,重1051克,葱
白长度66.8厘米, 直径4.5厘米。章丘大葱属耐寒性蔬菜,在-2O℃上下都能生长,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要获得优质高产,理想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粘性土壤。忌连
作,常与小麦或非鲜茎类蔬菜轮作。
章丘大葱历史悠久。明代,在女郎山西麓一带 (今乔家、马家、石家、高家村等
地) 栽培已很普遍。1987年,栽培2.47万亩,亩产2242公斤,总产5.53万吨。除供省
内外需要外,还有部分运销香港等地。
明水香稻 产于明水镇百脉泉北,为盛誉全国的名产。种植历史悠久。相传从
明代起即成为贡米。其稻粒微黄,颗粒饱满,米质坚硬,色泽透明,油润光亮。蒸出
的饭,清徐徐,甜丝丝,香味飘逸。民间有"一株开花几里香,一家煮饭香全庄"的赞
语。1959年,印度举行国际水稻展览,明水香稻名列榜首。原种"大红芒"。因其产地
百脉泉一带遍地涌泉,土肥水足,故所产稻米又称"泉头米"。过去,明水香稻品质虽
好,但因各种条件所限, 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一般亩产仅50至100公斤。从1971年
起,县科委利用明水香稻干种子进行辐射诱变育种, 选育出"辐香1号"、"辐香3号"2
个新品种。 既保留了"大红芒"的优点,又抗倒伏、高产早熟,亩产最高达到350公斤
左右。1987年,全县共种植300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总产4.5万公斤。
龙山小米 产于龙山镇周围,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被誉为"龙米"。相传
乾隆皇帝出巡,路经章丘,西关高如恂接驾献"龙米金汤",甚得乾隆称赞,被封为贡
米。龙山小米春秋时即有种植,原品种为"东路阴天旱"春谷。其米粒圆大,色泽金黄
晶亮,出米率高,一般出米率在80%以上。用龙山小米熬成的稀饭,呈金黄色,汤汁
粘稠,上面罩着一层厚厚的米油,味香扑鼻,营养丰富。用龙山小米磨面做粥别具风
味,济南市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均用龙山小米做原料。
龙山小米产地以龙山镇北石人坡为中心,南至白谷堆,北至兰家庄,西至芦家寨
(历城区) ,东至平陵城,方圆5公里。这一带为山前洪积土,土质肥沃。土壤养分含
量高。因产的谷味随生育期长短而增减,故在种植方法上,均为旱田春播。耕前施足
农家肥, 耙平耢细,谷雨前后下种,品种以"东路阴天旱"为主。讲究"谷锄八遍饿死
狗",生长期一般在120天以上。据中国农科院化验,此种小米含蛋白质11.2%、脂肪
5.26%、赖氨酸0.25%、淀粉74.95%。1987年,共种植1500亩,亩产235公斤,总产
35.25万公斤,畅销省内外。
明水白莲藕 产于明水百脉泉附近。花洁白如玉,藕质地细腻,块大脆甜,嚼
后无渣, 可为宴席佳菜。莲子既可上席,又可入药,有清淤理气之功能。"文化大革
命"期间,明水白莲藕濒临绝产。1978年以来,种植面积渐扩。1987年,发展到500多
亩,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125万余公斤。
黄家烤肉 为制法独特、驰名全国的风味名吃。由明朝末年旧章丘城(今绣惠
镇) 黄家湾一黄姓农家所创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皮酥、色黄、肉嫩、味
美,鲜香可口,食而不腻,易存放。烩白菜、烛豆腐别具风味。制作方法为:取当年
长成的中等瘦型猪,宰杀后,去五脏、除板油,剔去四蹄骨与部分肋骨。用刀往肉里
划出道道小口,揉进磨成粉状的多种调料腌制。再用秫秸秆把猪肚子撑开,用火纸贴
在猪的四肢及易烤化部位。把整猪挂在烤炉内焖烤一个多小时即熟。再用刀刮净表面
的黑焦即可食之。自1978年以来,传统工艺得以发扬,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已列
为济南名吃。在济南有"异香斋"经营。至1987年,县境内经营此名吃的有1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