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动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2&rec=154&run=13

1945至1949年,以小麦锈病、谷子黑穗病、高粱黑穗病为主。虫害主要有蝗虫、
粘虫。庄稼常因大暴食性害虫蔓延被吃光。1950至1955年,以小麦锈病(叶锈、秆锈)、
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秆黑穗病、地瓜黑斑病、谷子白发病为主,尤以小麦黑穗病、
地瓜黑斑病为害最重。 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把上述3种病害列入11大病虫害
中。后随着抗病品种的更新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病虫害逐年下降。但谷子黑穗病、
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呈发展趋势。随着地瓜种植面积的扩大,带进基线虫病。1964至
1972年,小麦锈病除阵发外,一般年份很少发生。玉米大小叶斑病经常发生,地瓜基
线虫病逐年下降。从1973年始,以小麦锈病、白粉病,玉米青枯病,棉花枯黄萎病,
花生叶斑病,西红柿、大椒病毒病为主。棉花枯黄萎病,在枣园镇南皋埠村北品种区
域试验地发生后, 至1982年,先后在全县11个公社,172个大队,515个生产队,1个
棉花原种场不断发生,受害面积2.09万亩。
蝗虫 解放后,境内有两个发生时期。第一个发生期(1950至1955年):黄河、
高官寨、 水寨、辛寨、刁镇等沿黄沿湖地带连年发生。1950年,发生面积9.1万亩,
每平方丈18.5头。 1951至1955年, 发生面积分别为:9.1万亩,7.5万亩,5800亩,
3600亩,2100亩。第二个发生期(1960至1966年):因自然灾害,耕作粗放和乱砍滥伐
林木,造成建国后第二次蝗虫大发生,受灾面积为17.3万亩。1961年为18.7万亩。至
1967年基本消灭蝗灾。
粘虫 三代粘虫, 1949年后有4次大发生。其中1960和1961年发生面积最大、
为害最重。田间大小道路、院墙,害虫成群结队,密密麻麻。1979年,二代粘虫大发
生,面积19.7万亩,每平方米高达千头以上,受灾套种玉米翻种4.5万亩。
地瓜斜纹夜蛾 曾于1958、1963年大发生,面积分别为6.8万亩和8.5万亩,百
株虫量达200头以上。
麦蚜 1950至1974年,为次要害虫期。自1975年始,虫量连年上升。除1983年
外,发生程度均达中等和大发生年份指标,面积10至35万亩。
高粱蚜 随着1970年杂交高粱的推广, 虫口密度上升。1972年,全县高粱蚜
虫发生面积为8.1万亩。
棉蚜、棉铃虫 解放前为害较轻。解放后,随着化学农药的普遍使用和滥用,
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自1964年始,连年发生,成为棉花生产一大障碍。
危害田间作物的鸟兽 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大食鼠、黑线姬鼠、獾、野兔、
麻雀、鼹鼠、刺猬等。1976至1982年,由于乱用氟乙酰胺农药治鼠,导致猫、猫头鹰、
黄鼠狼等大量死亡,造成严重鼠害。1981至1982年,全县受害作物面积达28万亩。